數學的核心是思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能力的核心。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思維是人腦對事物本質和事物之間規律性關系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思維是認知的核心成分,思維的發展水平決定著整個知識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開發高中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思維品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一個基點。那么,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教學過程中,應深刻剖析定義、定理的內涵、外延
定理、定義是數學的根基,它蘊涵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惟有在教學過程中推導、挖掘、拓展定義、定理,才能暴露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本質。學生只有把握了知識本質,應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學生思維才能靈活。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確立“過程教學”觀,展現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使學生能夠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歷數學知識的發現和創生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并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理解和體驗,在過程教學中不斷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二、在習題教學中,應多使用變式訓練
變式訓練可以是變換條件、結論,增加或減少題目中的約束條件,讓學生從中體會數學的微妙之處,體會問題的本質。從而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通過變式訓練便于學生整合思維,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從而實現思維的靈活性。
三、在習題教學中多采用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是指一個問題從多種角度解決,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對于一道數學題,往往由于審視的方向不同,而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在習題課教學中,教師若能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經常有意識地啟發、引導學生在所學的知識范圍內,盡可能地提出不同的新構想,追求更好、更簡、更巧、更美的解法,這不僅有利于對基礎知識的縱橫聯系和溝通,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一題多解”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從多角度觀察、思考、聯想、概括并獲得多種解題途徑,從而不斷掀起學生的思維浪花,使他們既開闊了視野,又增添了興趣,也感受到數學的美妙與情趣,更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應該追求以上三點,尤其在做作業后可以相互交換作業本,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掌握不同的解題方法,優化自己的解題策略,培養自己的思維。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展示和發展思維過程。這一思維過程就是對數學知識和方法形成的規律性的理性認識過程,探究它的內在聯系,向“縱、橫、深、廣”拓展,向“少、精、活”探索,這樣學會一例,駕馭一類,既能提高運算速度,又能有目的地把各類知識串起來,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從而真正實現數學教育的價值,真正做到教師高效的教和學生高效的學。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