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較為常見,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已經成為教師是否能上好探究課程的關鍵。關鍵是設計問題,再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樣學生就可以主動探究。問題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由以前的滿堂講變成引導,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即改變過去傳授知識“為目標”,灌輸知識為“主要目的”的課堂形式,而探究對這一要求更為突出,在探究中,使學生經歷科學知識的獲得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那么,在生物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呢?
一、創設探究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主動發現并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對于中學生來說,能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要依賴于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料要具有引導性和探究的可能性。特別是現實的環境資料最容易引起學生的認識心理沖突,動搖學生的認知和學習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人教版生物選修一“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一課,可以先設計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問題,教師可以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洗過衣服,用的水是熱水、溫水還是冷水?為什么?”這樣的事例貼近生活,學生有話說。又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又如在“生物的遺傳”課前,讓學生調查自己的父母的一些特征,如眼皮的單、雙,有無耳垂等,并試著加以解釋。教師安排上課開始時,學生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但誰都無法正確解釋,學習的積極性因而空前高漲。再如細胞吸水、失水的實驗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我們家里腌肉,或者在黃瓜里加入鹽后,會有什么現象?”學生不難說出,會有水分出來,教師可以繼續提問:“這是為什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科學的生命力在于應用,應用學過的生物知識分析解決現實中的一系列問題,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提出問題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養成動腦的習慣。
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脫離常規,運用一些特殊手段鍛煉學生的能力,啟發學生自行獲取知識,不能把實驗變成簡單的教師講,學生做,按著課本做實驗。而應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教師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精心設問,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如,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實驗中,教師可以這樣啟發學生設計實驗:
1.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
教師可先提出啟發性問題:我們日常洗衣服用溫水、冷水,還是熱水?學生自然會輕松得出溫水這個答案;教師繼續提問、溫度的不同會對洗衣效果產生影響,這是通過對誰的影響呢?學生根據所學不難得出是影響酶的活性。
2.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那么實驗的自變量是什么?學生不難得出是溫度,教師可以繼續提問:“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學生不難得出應該設置一些溫度梯度。
教師繼續問:“根據所所給的材料(唾液淀粉酶、淀粉溶液、碘液等)我們應該根據什么來判斷哪個溫度下酶的活性高還是低呢?”學生不難想出可以根據不同溫度下藍色(淀粉遇碘變藍)褪去的快慢來判斷。下面的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步驟。
3.教師布置學生寫出實驗步驟,并進行不同的組別的比較,可根據實際提出問題,進行完善
例如本實驗中學生會將淀粉保溫后再加入酶,這里要注意引導,應該將酶也保溫,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4.匯報實驗方法
①取5個試管,編號后假如等量的淀粉溶液,各加兩滴碘液。
②將各試管分別放入不同溫度的水浴中保溫。同時取等量的酶稀釋液分別放入不同的溫度中保溫。
③相同時間后將酶加入對應的淀粉溶液中,反應相同時間。
④觀察結果,并記錄。
三、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加強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發現視野下有一較大的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圖,但在圖像上有一個污點,影響了觀察效果。
1.教師提問根據平時實驗同學們請歸納,污物可能在哪些位置?學生很快得出在目鏡、物鏡或者在裝片上。
2.請大家討論,如果污物在目鏡上,你如何判斷?請寫出過程。
3.如果污物在裝片上又如何呢?
四、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總結規律,得出結論
在生物教學中,通過探究獲取的知識,是按照人類認識的邏輯規律獲得的,這種能力是經過長期的培養和訓練逐漸形成的。學生只有具備了這種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才有助于他們總結規律,得出結論。例如在做“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這一實驗時,兩個學生在匯總時結論出現了矛盾,其中一個學生的結論是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能進行呼吸作用,另一個學生得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都能進行呼吸作用。究竟哪個正確?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讓學生重新進行實驗驗證,并引導全班同學,共同討論,達成共識,最終獲得正確的結論。
探究實驗完成,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如果教師引導到位,學生學的也會很輕松。教師引導方式可以有多種,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以問題的形式引導,那就要求教師先熟悉探究,明白探究過程中學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問題,再從這點出發,去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大的積極性,探究就更容易進行。
參考文獻:
[1]高學哲.如何設計實驗.中學生數理化,2008(12).
[2]馬金生,王春燕.怎樣設計實驗.今日中學生,2008(Z5).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