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英語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英語教師教學時的語言藝術。英語教學語言的構成大體包括課堂用語、講授用語、師生交流用語和教師反饋用語(即評價用語)。英語教學語言既是講授用語,又是目標用語。它具有科學性、規范性、階段性、可接受性、重復性和啟發性等。在英語教學課堂活動中,教師要講究英語教學語言的藝術技巧,發展學生語言、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教學語言藝術;構成;特征;技巧;意義
英語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就目前英語教學而言,教學的主要陣地仍然是課堂。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指揮官、引導者,指導著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要保證語言輸入的質量。課堂英語教學是師生共同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其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那么,什么是教學語言呢?就定義而言,教學語言(Teacher Talk)是指教師在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使用的語言,又稱教師語言或教師的職業語言。
一、英語教學語言的構成
英語教學語言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全過程中所用的英語,它大大超出了課堂用語的范疇,大體上包括四個部分:(1)課堂用語(classroom English)。課堂用語是組織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特定用語,具有固定的句式,用于課堂活動的不同階段、不同項目和不同環境。課堂用語的運用增添了課堂內的英語氣氛,有助于提高學生聽懂教師用英語講課的能力。(2)講授用語(instruction English)。講授用語是教師用來闡釋、揭示教材內容、知識原理的語言。(3)師生交流用語(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English)。師生交流用語是課堂上師生之間進行各種交談、對答和討論時的語言。(4)教師反饋用語(teacher feedback English)。教師反饋用語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堂操練時對學生的語用行為作出評價的語言。
二、英語教學語言的特征
1.既是講授用語,又是目標語
英語教學語言和其他學科的教學語言不同。教學語言通常只是教師用來講解知識、傳達信息和傳授技能的工具。
2.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
教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教學語言有著科學性和規范性的特點。英語教師的教學用語必須流利、地道和規范,具有一定的條理和邏輯性。
3.具有階段性和可接受性
由于教學階段的不同、學生語言水平的差異,英語教學語言必須遵循階段性原則。
4.具有重復性和啟發性
學習是獲取新知和鞏固已知相結合的過程。掌握知識過程中與遺忘作斗爭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重復。
三、英語教學語言的藝術技巧及意義
根據英語教學語言的定義、構成和特征,在英語教學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如何講究英語教學語言的藝術技巧呢?這些英語教學語言的藝術技巧又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1.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美的語言環境
(1)教學語言美
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并付諸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語言美要求教師講課時,要用英語講授,盡量不用漢語;教師的語音、語調正確,聲音和語速適合學生,語言純正、流利、簡明。教學語言美還要求教師講課時生動、幽默,使英語課充滿歡聲笑語,生機盎然。
(2)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高一年級學生(尤其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剛升入高中,其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即便一些準備學習用品的用語,如Take out a piece of paper and your pen. Please take out your books and put them on your desks.一些教學課堂用語,如Any volunteers?Work in pairs.也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快反應過來。這時候教師就要盡量采用體態語和直觀教具等非語言手段,促使學生直接理解英語。事實證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比成人的想象高出許多。在這新的階段,英語教師可放慢語速、盡量使用短句、少用從句并且多重復,切不可因學生不能理解而立馬用中文翻譯一遍。同時,需要指出的是,語速也只能適度放慢,不能過慢,語速過慢是達不到語言訓練的目的的。
2.優化使用各項英語教學語言,關注學生情感發展,使學生愛學、會學和學會
(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問候語具有安定課堂秩序、縮短師生距離、啟動新授內容等語言功能
在日常英語教學中,不難看到許多教師總是例行公事似地問候Good morning,students/Good afternoon, students等,然后直接進入新授內容的教學。并非不能問這些寒暄語,而是這些寒暄語結束后,應該和學生有個互動的Warming-up環節,師生雙方在情感上要交流,并且內容最好與學生當時的生活學習實際、與新授內容相聯系。
(2)提問是典型的教學語言,它是促進語言學習的直接教學手段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一些問句,如Have you got it? Did you catch what I said?等來檢查學生是否能跟上教學節奏、是否已經明白教師的要求。在設計課文理解性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不但要保證學生達到不同層次的理解,還應鼓勵學生就現實問題發表個人見解;要注意問題的鋪墊和過渡,充分利用追問和深問的提問技巧,保證師生間進行充分的交流。
(3)教師的課堂講解是學生獲取知識和發展多種能力的重要途徑
課堂講解用語要嚴謹、生動、富有邏輯性和啟發性。教師教學語言藝術不僅影響到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效果的優化,更重要的還在于它能直接影響到學生語言、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一般說來,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會影響到學生的形象思維,理性概括的教學語言會影響到學生的抽象思維;教師的機言智語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教師的語言觀點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教師的語言材料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等。
(4)在對學生作出評價時,要多用些肯定和贊賞的語句
如Not bad./Very good!/Good job!/Perfect!/Well done./I’m so pleased that you’ve got it.等。在英語課堂上,我們往往能看到這樣的情景:當學生的答案不是教師期望的答案時,教師往往會對學生不夠準確的答案不加理睬,而是急于重復問題或轉向他人,甚至自己代答,再加上一句生硬的“Sit down.”。這樣做很容易傷害學生的情感、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我們不妨把這句生硬的“Sit down.”換成“Thank you all the same. Sit down please. ”或者就這個問題加以其他方面的啟發和點撥。要知道“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
教學語言是教學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學語言的質量往往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教學語言的質量被列為衡量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積累,努力提高語言修養,獲得教學語言的源頭活水。要熱愛課堂,熱愛學生,把教學作為一種藝術來認識和追求,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語言風格,并付諸于課堂教學實踐中。
參考文獻:
[1]張正舉,李淑芬.英語教學語言論.外語界,1996(1).
[2]閆煌階.談談教學語言.教育藝術,2007(3).
[3]張武升.教學藝術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李陸桂.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語言設計應注意的若干問題.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5).
(作者單位 江蘇省黃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