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學把“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培養學生全面的發展,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化學課程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注重的是對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想要學好化學課,化學作業便是一項關鍵的知識補充。針對初中化學課程本身的特點,提出了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創新性和形式的多樣性。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化學作業;創新設計;作業形式多樣化
初中化學,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因為初三學生們開始面對中考壓力,而這一門直到初三才開設的課程,恰好又是中考的必考課程,要求學生去牢記的東西又很多,所以,想要學好化學課,必須要下很大的工夫。在課堂上,學生不可能將老師講的東西完全記下來,所以,化學作業的設計便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讓學生既不耽誤休息時間又能更好地完成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鞏固復習呢?
一、理解為主,從優從簡,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從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出發,力求做到以簡單的方式完成作業,強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
1.創新的作業設計——“邊玩邊學”
所謂的邊玩邊學,就是讓學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達爾文曾說:“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會主動而深入地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根據中學生比較愛玩的特點,可以設計創新性的課堂作業,當學生學習某一概念或者知識點后,可以當場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以自己熟悉或者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通過大家的評論和認識,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認識。
2.豐富的課外作業,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人們常說,知識來源于實踐,通過親自動手,學生可以理解很多具有空間性的概念,在化學課程中,設計具有實踐意義的課程,對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比如:在學習了水(H2O)的分子式和結構式后,可以布置學生自己去做出水的結構模型,在課堂上,學生可能很難理解其結構,但是模型做出來后,其結構便可一目了然,并且因為是自己動手,所以記憶會比較深刻,在以后的物質結構式的學習中,學生也會自己動手去做出其他的模型。
3.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化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從多種途徑入手,加強素質教育的力度,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注意作業設計的多樣化,要豐富多彩,這樣的作業不但能使學生對學習懷有熱情、保持興趣,還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除了要布置常規的書面作業外,還可以有口頭表達作業、閱讀作業、家庭小實驗、課外調查、單元收獲、化學小論文、反思等。
4.聯系實際,合作探究
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要從實際出發,聯系生活,探索知識。作業設計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增長見識和能力。可開發實踐作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在獲得更多知識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對化學學習重要性的理解。
二、作業的設計要突出探究性
科學地探索是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必須重視的環節,因為化學是自然,但本身也是科學,開展科學探索,是初中化學教育的必須任務。探索的內在價值是教會學生理解知識,并付諸實踐,解決生活難題。這一類探索性作業的設計,應得到充分的重視。如制作“無皮雞蛋”“葉脈書簽”;我們還可以根據在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件、社會問題情景、自然現象等進行適當的創新,提出新的課題讓學生研究,提高他們的興趣。例如,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當我們的蘋果切開后不久,果肉上就會產生一層咖啡色的物質,蘋果好像生銹了,可是蘋果罐頭中的果肉卻從不生“銹”。于是,我們可以用這個話題作為探索題目,讓學生去分析“切開的蘋果‘生銹’與什么因素有關”;還可以鼓勵學生針對一定的場景或信息,提出一些新的猜想,并設計方案進行探究。這些都是為了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用科學的態度和知識去解決它們,從而加強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客觀地認識事物的能力,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作業形式多樣化,注重人文化訓練
對于學生的化學作業,應該以多種形式來呈現,而不應該僅僅以傳統的背、寫訓練為主。可以要求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小實驗,讓學生去體驗實驗本身的樂趣;也可以設置探究性的作業,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找答案;還可設置聽寫作業,通過聽寫某些概念、物質的化學式等來進行化學的課后練習,并且在作業后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出錯誤之處,這樣在以后的學習中才會減少錯誤。聽與寫的結合,也更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
四、作業的設計增強開放性
不能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在設計作業時,要注意開放性,提供一些多樣化的題目讓學生解答,且這些題目的答案和解決方法不止一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探求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發散性思維得出結論、描述結論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地實現了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開放性作業的設計,有效地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為學生提供了真實展示自己、客觀評價自己的平臺,鼓勵學生張揚個性,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可以給學生布置“你有幾種方法熄滅蠟燭”“想一想點燃錐形瓶中白磷的方法”和“設計方案鑒別無污染的飽和食鹽水和蒸餾水”等問題,讓他們從多方面去思考。
總之,雖然創新化的作業設計以及形式多樣化的作業有助于學生完成對知識的鞏固,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實施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首先,學生個體的差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思維敏捷,能夠獨立完成,而某些學生比較誠實勤奮,但是在思維上有所欠缺,不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因人而異,設計一定的難度、梯度,對待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訓練。
其次,雖然新課改要求以人為本,新的作業設計可以做到這一點,并且擺脫了傳統作業的枯燥乏味和任務繁重,但是,知識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所以,在設計題型中一定要有關鍵知識的體現,讓學生能夠在相對輕松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又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高琳.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08.
(作者單位 四川省岳池縣坪灘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