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作為中考的科目,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的課程內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一直不懈追求的教學境界,也是一線教師一直積極探索的課題。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意義
教育心理學明確提出,一個人做事的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具有興趣是求知的動力。提高物理教學效果,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也就是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主要依靠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實施,通過教師對教學氣氛的營造、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形式的確定等手段來實現。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物理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也是教學效果的保障。學生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配合教學,就會提高學習效率,事關每一節課的質量,不容忽視。
二、利用導入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場白”,教師首先要利用導入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在教學中揭示物理學的地位和作用。科學技術的發展核心內容就是物理和數學,所以,每一節課的導入都應圍繞讓學生明確物理學習的意義而設計導入的內容,使學生自主進入物理學習的天地。
如在《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一課的教學時,我首先給學生列舉了自然界中、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說明這些聲音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沒有聲音的世界是一個多么寂靜的世界,而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對于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又是多么重要。在這樣富有感染氣氛的導入中,學生已經進入到了學習狀態。
三、利用導入方式掃清學習障礙
教師在課前的學習不僅僅是為學生營造氣氛,也不僅僅是引出新的教學內容,還肩負著為學生減負的責任和使命,減輕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負擔。尤其是初中生有小學科學課程學習的基礎,有平時的生活積累,因此對于初中物理的學習,如果引導得好,學生就不會有太大的畏難情緒。通過一些科學家的研究趣聞軼事,為他們的學習掃清思想領域的障礙。
如《透鏡》的教學,結合學生對放大鏡熟悉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先說說放大鏡的用途,然后再讓學生解釋一下眼鏡的作用,再說說照相機的工作原理,醫學領域顯微鏡的應用等。把這些用電腦做成一個結構圖的課件,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了解透鏡其實非常簡單地應用在生活和生產中。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就會產生學習的欲望,丟掉學習中的畏難情緒。
四、利用導入方式輔助教學
利用導入進行教學的輔助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因此說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導入的內容不能和教學內容割裂開來,應該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導入的環節和內容,使導入成為教學結構的一部分。把導入階段作為新課教學的引子,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幫助理解、發展能力。因此,恰當的新課導入可以有效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學有效的課前導入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燈塔。教師應認真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導航者。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