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第一課,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中有幾對意思相反的詞——“遠近”“有無”“來去”,這些反義詞從對比的角度,讓人們從多種視角來體會觀看到的這幅畫的不同效果。這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中,要求學生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而且在本課后面的“我會說”中安排學生說說課本上所出示的詞語的反義詞。毫無疑問,反義詞的訓練和拓展是這節課教學目標達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專門抽出時間來引導學生掌握。
反義詞的概念,比較抽象。什么是反義詞?常見的反義詞有哪些?在前面的《語文園地一》中曾經涉及過,并列舉出了一些非常常見、簡單的反義詞讓學生做一定的訓練。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想要一下子理解這個概念并積累一定數量的反義詞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不斷地鞏固、加強和積累。
在教學《畫》這一課的時候,處理完了生字詞、課文內容就自然而然地引到了課后練習中反義詞的環節。我先利用課件出示了一對反義詞“遠—近”,問他們“你們有什么發現”,由于在前面的《語文園地一》中孩子們已經認識了反義詞,很快就有孩子明白了我的用意,大喊“它們是一對反義詞”。“對,這就是一對反義詞,在這篇課文中,我們學習了三對反義詞,你能快速地找出來嗎?”不一會,學生就在書本上圈出了“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巴瑢W們非常聰明,一下子就找出了古詩中的三對反義詞,如果我給大家說一個詞,你們能說出它的反義詞嗎?”于是我就來考考他們,便將課后“我會說”中的字一個個出示。我出示“來”,他們就說“去”。我出示“高”,他們就說“低”。慢慢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但是總感覺這種空洞的說,齊聲的答,孩子們能記住幾個呢?到底有多少孩子是在自己說答案,又有多少孩子在跟著別人附和呢?
我對這種簡單的、機械的方式產生了懷疑,應該找一個更加生動的方式,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反義詞的意思相反,而不是簡單地說、教、附和。正在這時我一眼看見了坐在第一排的小明,他個子小小的,很瘦弱,與我“龐大的身軀”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于是,我靈機一動,讓坐在第一排的小明站到我身邊來。作為一名女教師,我身材偏胖,而站在我旁邊的那位男同學則比較瘦小,這樣一組鮮明的對比就出來了,非常直觀地呈現在了學生們的面前。見大家都來了興致,做小動作的也開始有興趣地指指點點了。我便拉著他的手問大家:“同學們,不僅課文的這首詩中有反義詞,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處處有反義詞。瞧,現在我和小明同學站在一起,你們能從我倆身上找到哪些反義詞呢?”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教室里頓時熱火朝天。我做了一個“舉手”的姿勢,他們立刻就明白了,趕緊坐端正,舉起手來,想要爭取這次信心十足的回答機會。我環顧了一下教室,發現一些不愛舉手的孩子也舉起了手,我叫學生來回答。一個孩子站起來說“高—矮”,“很棒,你一下就發現了我倆的不同。”
“男—女”“這個不同很明顯?!?/p>
“左—右”“是的,他在左邊,我在右邊?!?/p>
“胖—瘦”“哈哈,老師肯定就是那個胖的了?!?/p>
“大—小”“你是說我的塊頭大嗎?”“不是,是說您的年紀大,他的年紀小。”
“哈哈……”教室里一片歡聲笑語。
“剛才,同學們非常善于觀察,在我和小明的身上找了這么多的反義詞,真是能干。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反義詞,你能說說嗎?下面請同學們同位兩個人為一組,討論交流一下你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反義詞?!苯又?,學生們就以同位兩人為一組熱烈地討論開來,從巡視的效果可以看出,孩子們對反義詞已有了一個直觀的概念,可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發現不同并用反義詞表達出來。
一節枯燥的反義詞課能上得這么有趣味也讓我很驚訝?!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彼?,在教學反義詞的時候,讓學生扎根于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表達,才能真正地走進語文,讓語文回歸生活。也許通過這些方式,孩子們只能掌握一些常見的反義詞,但是我相信,他們對反義詞已經沒有了恐懼感,甚至多了些喜愛。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他們發現的反義詞就不會只是“高矮”“胖瘦”,還有可能是更加深刻、更加抽象的詞語。有了這種樂趣,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反義詞,獲得更多語文學習的樂趣。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