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是數學教學中的根本任務之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觀察是思維之初,培養觀察能力,對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在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學習質量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弊端。可見,耍點花樣,弄點噱頭,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改革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之一。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落實觀察的手段,充分顯示這一教學觀,切實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數學教學;觀察力;教學效果
觀察是指人對周圍事物或現象進行全面、深入地察看,按照事物或現象的本來面目,研究和確定它們的性質和關系的一種心理現象。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大都存在模仿能力較強、觀察能力缺乏的通病。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落實觀察的手段,充分顯示這一教學觀,切實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現對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數學教學中培養觀察力的重要性
1.教學目標的要求
初中數學教學必須“使學生掌握數量關系、幾何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運算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心理學告訴我們:感知和知覺是人類認識事物過程的最初級形式,而觀察則是知覺的高級狀態,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的持久的知覺活動。觀察又是一種主動的、對思維起積極作用的感知活動。它不單純是事物在人的意識中直接反映的過程,還包括積極的思維活動。事實上,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必須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或特征隨時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否則就無法通過觀察來研究和確定事物或現象的性質和關系。可見,觀察是認識的基礎,是思想的觸覺。離開了觀察能力的培養,學生就不可能具備完整的數學能力與數學素養,數學教學的目標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
2.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要求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需要。素質教育呼喚著學科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為宗旨,而創新能力必須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基礎和前提。數學教學要根據數學本身的特點,著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學信息的表達和交流能力。觀察能力對于數學學習中各種能力的培養都具有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作用。無論是圖形的識別、數據之間關系的把握,還是基本規律的發現、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等都離不開認真、仔細的觀察。同時,數學活動中的觀察并不狹義地指直觀的考察,需要眼、腦并用,而且觀察的對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觀的形象。因此,觀察能力,無疑是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提高教學效率的要求
培養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力,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目前,大多數學校的數學學習中,面臨著數學授課枯燥、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學中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夠。學生缺乏基本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很難從表面不同而本質相同的問題中發現聯系,所學到的知識刻板不靈活,嚴重制約著學習的質量。因此,培養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力,是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的要點。在這一方面,教師應當運用不同的手段,提高學生觀察的興趣,同時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養成主動觀察、善于觀察、主動學習的習慣。
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力的方法
課堂需要“味精”。有時,在沉悶壓抑的課堂里,變點花樣,弄點噱頭,只要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的正確思路走,順利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就不失為一種值得借鑒的方法。
1.激發濃厚的觀察興趣
學習是由內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內在的動機比外驅力更活躍、更持久、更具有主動性,而興趣則是內在學習動機的集中體現。激發學生對觀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采取許多方法,如:(1)以美引趣;(2)以用促趣;(3)以成導趣。
2.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正確觀察方法
(1)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力,要在數學的教學中進行對觀察內容的詳細指導,對觀察順序進行引導,使學生進行觀察力的訓練時,能夠正確地把握觀察的合理順序,訓練學生的觀察方法,以及營造良好的觀察氛圍。(2)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力,要注意幫助學生建立觀察的目的性。(3)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力,關鍵要加強培養學生嚴謹的觀察態度。
3.養成良好的觀察品質
觀察不是消極的注視,也不是被動的感知,而是一種“思維的知覺”,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時,必須十分重視觀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確性、深刻性等良好觀察品質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數學課堂中耍點花樣,弄點噱頭,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多措并舉,不僅可以使學生正確、全面地獲取知識,而且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活動促進自身思維品質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寶應縣望直港鎮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