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歷史時期,一方面,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發現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把學習和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教師的課堂作用是適時點撥、啟發、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挖掘學生潛力,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怎樣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要求,現就政治試題評講談談自己的做法。
以往在試題評講中,我們往往沒有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實際需要,往往不做篩選、不分主次,一味地從第一題講到最后一題。一堂課,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則聽得昏昏欲睡。有很多題是個別學生不懂的,或是部分同學不懂的,害得多數已懂的同學也跟著受罪,這樣的課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浪費了大多數同學的學習時間,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不僅課堂效率差,而且扼殺了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課堂氣氛往往死氣沉沉。
政治試題講評應以學生需要為本,根據學生需要,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思考、探究的積極性;講評內容必須有針對性,才能提高講評時效性;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改變教學行為,變自己表演為學生表演,充分讓學生自主解疑,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學習小組合作互助解疑,絕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小導師”解疑。
一、自主解疑——自醒
一套試題學生做完后、教師首先將參考答案公布于黑板,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答案,將自己的錯題重新審視,根據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步驟重新分析,自己的答案為什么不是最佳的(錯的),為什么參考答案是正確的。通過這一步,有很多同學對自己的錯題就會明白其錯誤的原因(有的可能有恍然大悟之感),這叫做自醒。學生自醒最佳時機是試題剛做完或平時自己安排的考試結束時,讓學生趁熱打鐵。自醒的時間可以是課堂上,也可以是課外。
二、互助解疑——助醒
通過自省后對仍不明白或認為參考答案有誤的同學,再將自己的問題提交自己所在的學習小組,經過小組討論、探究、爭論、辯駁等形式,形成共識,使之明白。通過這一步合作學習、互相討論、互相質疑、互相辯駁爭論使很多同學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這叫做助醒。
三、小導師解疑——喚醒
通過助醒不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一個小組同學共同的疑問;再由該小組的組長(或中心發言人)在全班質疑;由班上其他知曉的組的組長或其他同學主動亮相,當小導師解疑,涉及有爭議的問題、糾錯的問題、補充的問題、答題角度和視野的問題,教師及時鼓勵、引導、激發學生自告奮勇地出來爭論,糾正別人的錯誤、補充別人的問題、闡釋自己的觀點。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會認真聆聽,個個躍躍欲試,想展現一下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課堂,氣氛活躍,問題越爭越明,既糾正了同學在表述上的知識性錯誤,又解決了學生的疑惑,而且鞏固、加深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只是激勵、引導、渲染課堂氣氛、不時對學生的講解給予一定的提示或評價、肯定;關鍵時,給一定的點撥。對講得精彩的“小導師”不吝惜自己的掌聲,也要求學生給予說得好的同學以掌聲。這樣的課堂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參與和思考的積極性。教師也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累了。
通過這三部曲,集中統一占用學生的時間就少多了。如果在課堂上行使第一部曲,教師給那些學得好的,做得很準確的同學更大的自由的空間來深化和拓展其知識,使學生真正做到各取所需。通過第二部、第三部曲使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生學習和解決的問題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也提高了集中講解的效果,避免了教師的灌輸。
通過這三部曲,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在自省、助醒和喚醒的過程中,學會認真傾聽、獨立思考,及時抓住別人的與自己不同的觀點,通過討論、辯論、爭論等獲得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更不易忘記。同時對其他同學的真知灼見,對未掌握和理解的學生要求加深理解和記憶,形成自己的知識。這樣政治試題評講,改變了以前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的講評方法;也改了以前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的課堂現狀。通過這三部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單位 四川省南江縣長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