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互動過程,那么怎樣進行互動,如何滲透呢?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明確目的,激發動機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與信息構成的社會,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而這些知識的基礎主要就是從學校階段的學習中獲得的。語文是獲得語言和文字的知識,并進行相互交流的工具。數學是另一門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必須學習的功課。數學即數字學問,它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生活并作用于實踐,小到個人日常生活,大到國家建設、各項工程、先進設備、高科技、航空航天領域等都離不開數學;教師要有效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動機,鼓勵學生有信心、決心去學好數學,清除思想障礙。
二、精講多練,講求實效
數學課中誰能處理好講、練及提問的關系。誰就能收到好的效果。講授一節新課,如果從復習入手,導入新課,講授法則或定理,講例題,做練習,再小結,上述的幾個環節若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拖泥帶水,教師講后而學生對法則或定理不甚理解,又缺乏練習及思考的時間,則該課必定失敗,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必須做到教師精講,學生多練,即對本節課無關的內容不講,作用不大的預備題少講或不講,含糊不清的結論不講,把一節課內容盡量在20~25分鐘內講完,語言要精辟,敘述要準確,留有提問的時間,最后要保證學生有15分鐘的練習時間。
三、知識歸類,觸類旁通
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從認識、理解、實踐到掌握應用的過程。初中代數幾何的許多知識點,它們之間既有分別,也有聯系,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感性到理性。當學生學完某一章節時,要適當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歸類,便于掌握應用,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另外,教學過程就是教與學之間的信息傳遞與反饋的控制過程,學生信息反饋,教師及時把握適時調整,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學。
四、信息反饋,及時調整
1.課堂信息反饋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姿勢、表情、眼神和課堂氣氛所表達出來的信息就成為學生內心狀況和意向的表露。顯然,教師通過察言觀色就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如當學生注意力集中,課堂氣氛活躍時,說明對已實施的教學過程,學生感覺良好,學生對教學內容都已理解,此時教師可加快教學進程或適當增加難度。相反,說明學生對教師的教學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放慢講課速度或作必要的重復,從實質上調節課堂氣氛,調整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提出問題后,沒有學生能夠回答或作出正確回答,則說明所提問題不明確或問題過難,此時教師就應對問題做必要的解釋或向學生作適當的提示。如果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的回答存在較嚴重的分歧,則教師應有意地挑明來自學生的不同意見,并激化它,借以進一步激勵學生進行緊張的思考,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
課內練習是課堂信息反饋的又一個重要的渠道,它可以反映學生在知識、技能上的缺陷,教師應根據反饋信息決定是否采取必要的彌補措施,是否調整教學的進程和要求。對由于思維方法沒掌握或由于思維定勢而錯誤的,則需要重新講解,反復強化或通過練習改變舊的思維定勢,對由于審題或計算粗心而錯誤的,應加強認真審題、仔細演算、檢查驗算等學習習慣的培養和方法的指導;對由于知識技能缺陷做錯或不會做的,應補上基礎知識或作適當補充講解。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通過課堂提問,學生聽課情緒和疑問,課內練習等信息反饋渠道不斷獲得反饋信息,并隨時根據這些反饋來的信息,調控自己的教學措施和進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2.作業信息反饋
作業信息可以反饋學生掌握本節課知識和技能的情況及其能力發展狀況。教師在批改作業中要著重注意普遍性錯誤,認真分析,找出癥結所在,然后向學生揭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或途徑,并在思想上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逐步形成數學能力。
3.考試信息反饋
考試是學生獨立完成的一種思維活動,考試中所傳輸的知識的消化吸收情況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也能反映出這一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教師必須仔細認真地分析學生解答試題時發生錯誤的性質及原因,然后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必要的措施,彌補學生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缺陷。對于個別學生的問題,則應在以后的教學中予以補救,還可通過試卷的分析教育學生懂得數學是一門嚴密的學科,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從而培養學生細致、踏實、耐心、頑強的學習態度。
綜上所述,教與學無時不存在彼此滲透。
(作者單位 江蘇省沭陽縣懷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