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語文課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教者總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強化單元的整體性、全冊的整體性,還要落實好字詞句段篇,除了要思索篇章的整體性讀寫訓練等,還得考慮每篇課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太多、太雜的教學任務,使閱讀教學課容易走向“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誤區。而在閱讀教學中,該怎樣簡單輕松地來進行閱讀教學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學體驗談談看法:
一、閱讀教學:應以各學段目標為向導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課到底要訓練學生的哪些項目?這些項目的先后次序該怎么樣?反復和交叉又該怎么樣?學生每個學期必須達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都應弄清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各個學段的目標:低年級學生,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中年級學生,弄清句與句、段與段、段與篇之間的聯系;高年級學生,體會課文中關鍵的詞句、重點語段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我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落實各學段教學目標入手,緊扣學段目標,才不會與課標脫軌。以中年級為例:在我們的眾多閱讀教學觀摩課上,教師讓學生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已是少見。殊不知,段落教學作為閱讀教學的基本內容對孩子的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幫助中年級的學生鞏固字詞句訓練,又能為高年級的篇章訓練做鋪墊。我想:教師只有明確各個學段的大目標,把大目標當成是我們閱讀教學的指示燈,我們才能著眼于各個子目標,這樣才能把閱讀教學做扎實、做到位。
二、閱讀教學——簡化環節、設計很重要
1.簡化教學環節
(1)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脈絡值得推崇。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整體與部分是辯證統一的,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那么在閱讀教學時,如若能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的教學脈絡,那么我們的閱讀教學課就 能取得較圓滿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通讀全文,感知大意、品詞析句,而后回歸全文。這種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課中屬于常用的、脈絡清晰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較易理解掌握課文、容易接受的一種學習方法,而且在教學中可避免走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誤區。畢竟我們的教材只是個例子,重要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準確、容易運用的閱讀方法。
(2)大膽取舍,抓住課文的重點,從文本所提供的語言信息中發現并提取最具語文價值的部分。如:一個老師是這么上人教版第十冊《冬陽·童年·駱駝隊》的,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而后,自然就把目光投向了一個個寫出童趣的片斷,這時,老師順勢而導“找出你覺得寫得特別精彩的地方,自己讀一讀”,于是學生就找到了第4自然段,第5~9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以及第11~14自然段,而學生覺得最具童趣的莫過于第4自然段。于是,“想象畫面,品讀、賞析,感悟”學駱駝咀嚼這一片段成為本課時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圍繞這一主題,學生書聲朗朗,頓時給我的感覺似乎每個詞都變得靈動起來,每句話都變得豐富起來,同學們讀得那么入情入境,仿佛走進了冬陽童年駱駝隊的畫面,真正感受到作者童年時學駱駝咀嚼的樂趣。整堂課是那么輕松,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稍作點撥,學生完全可以在自讀、自悟中突破難點,真正體現了內容的簡單。
(3)簡化教學設計:“一課一練”收效佳。閱讀教學課,要教給學生的東西太多了,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一篇課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觀看了王崧舟老師執教《慈母情深》這一課例,他緊緊扣住“七八十臺縫紉機震耳欲聾”展開教學,讓學生反復朗讀,從而由淺入深地領悟了文中母親的深情,為什么這樣的課能獲得成功呢?因為王崧舟老師對語文的教學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他采用的教學方法很簡單,很實用,即“朗讀”,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抓住讀為中心,簡約閱讀教學——需去除繁冗拖沓,在閱讀教學課中,試想如能像王老師那樣扎實地落實“一課一練”,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勢必老師教得輕松,學生也會學得輕松。
三、閱讀教學:文本鏈接、拋“磚”引玉是關鍵
閱讀教學不應局限于教材,而應該同課內外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這樣才能促使我們的語文閱讀課堂更加有效,下面對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兩點做法:
1.文本鏈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這樣的建議:“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帶讀相關的文章。可以抓同類文體比較鏈接。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講到老班長的精神品質時,我就結合《豐碑》一文稍作拓展,讓學生互相參照,從而更加深刻地品味文本。
2.拋“磚”引玉
把走進語文書的閱讀文本比作“磚”實有欠妥,例如:能通過《丑小鴨》這一課的學習讓學生帶著童真童趣進而閱讀安徒生的相關作品,了解更多的人物形象,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再如,學了《猴王出世》,讓學生課外閱讀《西游記》;學了《將相和》,讓學生課外閱讀《史記》。那么這一塊“磚”也就實現了它的價值,畢竟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暢游大量的經典作品是不可能的,只能借助課堂教學。拓展課內閱讀,方能開闊學生閱讀視野。
新課改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很多,且因人而異,然而教無定法。但是,只要我們一線教師能扎扎實實工作,不斷嘗試、探究,有所取舍地選擇適合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才是最好的,那樣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才能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作者單位 福建省漳州師范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