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是教師全力以赴去博得學生的信任,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有效教學追求社會化、人性化教育,強調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那么,怎樣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教學呢?我認為必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造就高效課堂的力量源泉
融洽的師生情感,有助于學生對教師所教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大量事實表明,學生對某一學科感興趣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教師。教師的為人處世、人格魅力、教學方法、敬業精神、師生關系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內心升騰起對教師的信賴和愛戴。“愛屋及烏”由喜歡教師而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進而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從而實現教師的期望。反之,如果學生對教師的道德、業務等素質不滿意,或受到教師的冷落、過多的指責等,都有可能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壞,從而對教師產生討厭、對抗等不良情感,結果必然導致知識傳授過程受阻。
二、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梁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是上好數學課的基本保證,教師只有通過教學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才能使學生堅定學習的自信心。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形象的語言,能將“死”知識變為學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識;具有情感的語言,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生動的語言,能吸引學生,振奮學生的精神,讓學生聽了便于工作“,使學生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使教材化難為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多媒體技術是通向新課教學的直觀通道
以往的教學手段,往往只能處理一些靜止的圖形,給學生的觀察、想象帶來一定的困難。而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演示,通過精心設計的動畫、插圖和音頻等,可以使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以簡單、明了、直觀的形式出現,縮短了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幫助學生思考知識間的聯系,促進新的認知結構的形成。計算機的動態變化可以將形與數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由形象的認識提高為抽象的概括,這適于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有著很好的效果。
總之,新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走上了“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生活化”的道路。鑄造新一代創造人才,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天職,任重而道遠,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善于發掘、開拓、創新,促使學生大膽探索,不斷進取,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實實在在的教改之路!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站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