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說:“要做一位好班主任,最要緊的不是急著去改變學生,而是先要改變自我。不要忙著去教育學生,而是先讓自己多受教育。”我所帶的高一(14)班是一個普通班,面對的是學習一般的學生,這些學生行為習慣不是很好,但通過幾個月的相處、管理,班級發生了很大變化,班級的學風越來越濃,遵守班規的情況也越來越好。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經過探索,總結出以下方法:
方法一:親近學生、傾聽學生、理解學生
教師只有學會親近學生,才能傾聽學生;只有學會傾聽學生,才能理解學生。如果以教師的角度看待學生的一些問題,也許會很復雜,但如果像朋友一樣,親近他們,能夠傾聽,理解他們,明白了他們內心深處的苦楚,這些問題也許就能迎刃而解了。
案例:月考后,課間我在班級里和學生們閑談,學生和我反映說同學們壓力大,無法排解。我與同學們商量辦法,最后我們決定召開以“變壓力為給力”的主題班會。班會上同學們紛紛說出自己的困惑,其他同學幫他出主意,提建議。之后,同學們交流學習方法和自己的目標。通過這次班會,學生不僅釋放了壓力,又增加了彼此之間的理解和學習上的動力。
方法二:尊重學生、寬容學生
教師要用仁愛之心和寬容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得到他們給你的尊重,而且要給學生改正錯誤和不良習慣的機會。
案例:學校規定不許學生把手機帶到學校并且使用。可是個別學生已經習慣身上帶手機并且課上玩弄。一開學就有幾名學生因為上課擺弄手機被我發現。我課下找到他們,和他們講帶手機的弊病和學校嚴厲禁止的道理,使他們真正感受到這樣的要求都是為他們著想。學生央求我不要沒收他們的手機,給他們一次機會,都保證不再帶了,再被發現帶手機就主動上交。我表示愿意給他們這次機會,并希望他們能說到做到。此后,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再犯此錯誤,但其中有兩名學生又帶手機讓我發現,也都主動交給我,并且他們感到非常慚愧,表示要好好學習、好好表現。我答應替他們保管手機到學期末。這樣做,既解決了問題又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并且他們能積極地改正錯誤。
方法三: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會不自覺地偏愛一些優秀的學生。而每個學生都希望教師公平地對待,盼望得到教師的賞識,討厭教師的厚此薄彼。因此,在實際的教育中,要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不搞“偏心”、不搞“特殊待遇”,否則,會影響班集體的形成和健康發展。
方法四:調整自己的心態
教育學生時有良好的心態是重要的。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兒就擾亂心情,那樣不但對工作不利,而且對身體不好。對于學生身上的缺點,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有良好的心態才能積極地去工作,工作的效果才能好。
案例:前幾天學校搞學生給教師的測評,我看到個別學生的個別項目的測評結果很不實際。雖然我知道這對我的工作不會有大的影響,可是我那幾天的心情都不悅。我感覺滿腔的工作熱情就像是被冷水澆滅了一般。后來我及時調整心態:教師面對的都是孩子,心智還不成熟,還處在不斷完善的階段,有時很感性,不能公平、公正地做事情。作為教師,我們是有責任、有使命的。所以我要積極地面對,正確地認識。不能因為只看到個別的意見而喪失了工作的熱情,應該看到絕大多數學生的贊許與支持。如果一個人幫助別人是以獲取他人的感激而為目的,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幫助,也不會真正獲得快樂的。正如魏書生所說:“教師要改變學生、教育學生,首先要先改變自我、教育自己。”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逐步完善自我。
班主任工作,可說酸甜苦辣樣樣滋味皆在其中。我總想,用心傾聽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學生,理解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就沒有過不去的關,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作者單位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二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