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校學生班主任要將自己的愛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要了解、關心學生,尊重、寬容學生,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因為教育就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關鍵詞:技校;愛學生;健全人格
人們常說: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幸福新學期開始了,我又一次當上了班主任,我是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又有一次做“媽”的機會了,緊張的是這個“媽”又將面對什么樣的孩子。技工學校不同于一般中小學,學生的智力發展接近成年人,思想活躍,難以收攏,頻頻出事,學生工作的不好做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到底怎樣才能做好一個技校的班主任呢?總結多年當班主任工作的經驗,我認為只有發自內心地去真心愛每一個學生,去關心每一個學生才會做好班主任工作,它是班主任工作的動力。
一、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
孔子曰:“不知言,無以知人也。”班主任要真正地愛學生,必須首先了解學生。技校學生入學年齡約15~17歲,在入住學校之前幾乎從未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過,尤其近幾年來,加之獨生子女逐漸增多,有些學生表露出了這樣那樣的人格缺陷,如孤僻、自私、唯我獨尊、斤斤計較、不會關心體貼人、不講禮貌、難以相處等。因此,作為一名老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從生活上、學習上、日常行為上去了解、關心他們,這也是一名班主任工作技巧的表現。
2011年我擔任了有著49名男生的汽修二班的班主任。在每個老師看來,擔任班主任就夠頭疼得了,就更不要說是全是男生的班了。這不剛一入學,問題就來了。教室沒人打掃,宿舍臟、亂、差,臭氣熏天,垃圾隨手扔,一說大掃除人早就跑的沒影了,“懶惰、依賴性強、生活能力差”是每個人的通病,每次衛生評分我們班總是排在別的班的后面,這可怎么辦呀?我就想,追其根源,首先要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以此為契機,再來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為此,我開了一個“愛的家園”的主題班會。我就給學生們講:在學校我們汽修二班就是一個“大家”,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家的成員,都是親兄弟。維護我們的家,愛護我們的家,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職責。因此,我們必須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識,不計得失,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你們每個人不管出現在哪個地方,都是汽修二班的人,代表著汽修二班的形象,誰為班集體爭了榮譽,誰就最光榮;誰做了有損于集體榮譽的事,誰就會受到集體輿論的譴責。于是由宿舍長牽頭,我教大家怎樣洗臉、洗腳、理什么樣的發型適合;怎樣曬被子、怎樣洗衣服、怎樣整理內務,一個月下來,教室明亮了、宿舍干凈了、臭味沒有了,我們的“家”越來越“溫馨”了,而且我還常抓不懈,使學生們養成了自立、衛生、科學的生活習慣,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文明友好的班風。
我們班的同學大多來自農村,有的性格較內向,有的不愛表達,加之他們遠離家門。因此,在生活中難免會出現暫時的困難。作為班主任,我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間與他們談心。有的學生沒生活費了,我趕緊把自己的錢先給他墊上;天冷了,有的同學沒有帶換季的衣服,我趕緊把自己家的衣服拿來為他們御寒;有的同學生病了,我就守在床前,喂他吃藥、帶他看醫生……學生說:“班主任不是媽媽,勝似媽媽。”大家在我的周圍“團結”得更緊了!
二、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寬容學生
一位哲人說過:“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瀚無比。”技校學生是處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因此,教師要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過失,采取和風細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從而體現出教師的寬大的
胸懷。
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規范同學們的言行,營造一個文明正氣、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必須在班級工作中制訂一套極具約束,規范性的規章,這是每個班主任都必須做的。以前制訂時我多是從班主任管理的角度考慮,都重在不許學生做什么,違者怎么罰,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人格等等。后來我發現制定班規時,從寬容和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在班規中加入點“人情味”,卻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表現在:
1.在班規中取消了“不準做什么”“違者罰”等規定,尊重同學們的人格
以前在班規中,常常可以看到“遲到一次罰五角;曠課一次罰一元”等規定,現在加入“人情味”的班規后,把罰錢改為只要是違紀者,第一次書面警告;第二次罰唱一首歌或背一首詩。這樣改了之后,不僅約束了同學們的不良行為,而且使同學們在具有人情味的規范下,形成了完善的人格。
2.處罰呈溫和型
學生犯錯后不是馬上處罰,而是先提醒、先警告。然后罰以娛樂性的節目,或做一件好事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充滿人情味的處罰中有一個認識的過程,不會產生抵觸情緒。這一點,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
3.增加了獎勵機制
以前的班規只有罰沒有獎勵,這在某種意義上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采用有罰又有獎,有減分又有加分的辦法,讓犯了錯而被扣了分的學生,有一個加分的希望,通過千方百計地去做好事,爭取加分,從而抵消被扣的分數。這一機制體現了成長中的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特點,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三、愛學生,就要不拋棄、不放棄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只有充滿人情、充滿愛心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嚴慈相濟,不求回報、不求索取,它是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
技校學生的生源主要是考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其學習成績差,受夠了老師和同學的“成績歧視”,來到技校,大多是無奈的選擇,目的是為了湊合上兩年學后找個工作罷了,因此都不好好學習。鑒于此,我們應該不拋棄,不放棄對任何一個學生的教育,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更多地關心、愛護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進取心和自信心。絕不歧視他們,看不起他們。在工作中注意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鼓勵他們刻苦學習,長大成才。
還記得,酒店班報到的第一天,我班的同學按要求填寫新生報到表,突然有一位叫文強的同學,先給我來了個下馬威,他把表摔到了我的桌子上,不屑一顧地對我說:“嗨,我都兩年沒寫字了,你給我填吧!”頓時,49雙眼睛都在看著我,看我怎樣來處理這個“難剃的頭”。我看看他,又看看大家,溫柔地笑著說:“不會寫不怕,不會寫的同學都圍到老師身邊來,老師教你們寫。”說著,我就教著文強寫起字來。事后,我才了解到,文強是一個劣跡很多的“問題學生”。在初中時就常常逃學、打架、喝酒,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聽學生們說,他還要在學校發展幫會,稱王稱霸呢!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同事們都建議我找學校領導去把這個刺頭除掉,說實在的當時我還真有些發愁,一個班有一個這樣的孩子,怕影響到其他同學,甚至整個班級。可后來我又想,只要是來到我班上的同學,哪怕是一天也是我的孩子,在沒有犯大的錯誤以前,我不應該放棄他,我要用我的真誠和愛來教育和感化他。于是,我每天找他談心,每天晚自習教他寫字,給他補習,和他成為朋友,一段時間以后,我們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不僅能夠正常的上課完成作業,還為我當起了班里的安全委員,成為我的得力助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一個稱職的技校班主任,就應該不畏其難,把自己的滿腔的愛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去,投入到每個學生的心海中去,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找方法、找目標,就一定能抓出成效,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作者單位 山西省晉中職業技術學院晉華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