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2009年擔任三屆高三藝術班班主任,帶領一批陽光少年沖刺在藝術的起跑線上。這些學生有學美術的,有學音樂的,有準備報考影視、動漫、播音等專業的。有自幼愛好某項藝術專業的,屬于主動學習型;有文化成績較差,想從藝術類打開通向高校之門的,屬于中途改行型;有父母有藝術夢想,但未能修成正果,讓子女去完成自己的藝術之夢,屬于奉命學習型。面對這些專業不同、性格多樣、文化成績參差不齊的學生,我視著未琢之玉,努力運用教育學、美學、藝術學的原理,探索高三藝術班的班主任工作規律。
一、塑造美的靈魂
面對這些高三藝術生,我嘗試過用普通班的教育方法,但效果不大。他們大多具有藝術生的敏感性、孤傲性,對普通教育方法表現出抵制性和蔑視性。在實踐中我認識到,教師的勞動是以“靈魂”去塑造“靈魂”,要幫助學生矯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須針對藝術生的特殊群體,用他們所崇拜的典型,用他們所能接受的方法去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換言之,即尋找美的典范,塑造美的靈魂。
在愛國主義的教育中,我班除了樹立方志敏、向警予、楊靖宇、劉胡蘭、董存瑞等這些英雄人物的典型,還宣傳聶耳、冼星海、徐悲鴻、梅蘭芳等藝術大師的愛國精神,播放、展示他們的代表作品——《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奔馬圖》《霸王別姬》等,介紹他們的愛國事跡。特別是梅蘭芳先生扮相端麗,唱腔圓潤,臺風雍容大方,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被稱為旦行一代宗師,世稱“梅派”,是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梅先生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抗戰期間蓄須明志,冒著生命危險,拒絕為日寇和漢奸權貴演出,遠離繁華簇錦的舞臺,靠寫字賣畫過著貧苦的生活。抗戰勝利后在上海首次登臺,上海市民以英雄般的禮遇歡迎這位偉大的愛國者、藝術家重登舞臺……各個門類的愛國藝術家的事跡深深地感動和影響了學生。
杜甫詩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擔任藝術班班主任,特別要講究教育的思想教育的藝術性,用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情感影響學生,發現和引導學生的行為問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針對學生的思想問題,我采取了正面引導、個別談心等多種教育方法,特別引進了古代、近代和現代藝術大師的人格魅力、藝術修養的故事來激勵學生、喚醒學生、鼓舞學生。
二、點燃美的靈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藝術類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創造激情,表現為對認知的渴望,表達的欲望,但往往缺乏理性的思維和持久的忍性,表現為獲得成績容易驕傲自滿,遇到困難容易萎靡不振,同學之間、不同專業之間常常有不團結的現象,成了影響建立良好的學風、班風的重要問題。
美國學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個教師》中就有這樣一段話:“想要教好的教師可能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偉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賦,這是無法傳播的。然而,偉大的教師一定是激情的教師。”而作為藝術班的班主任更需要激情,激發學生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勵志教育中,我引用了中今古外藝術家立志成才的故事來激勵學生,如孤獨而勤奮的梵·高,雙耳失聰的天才音樂家貝多芬,斷腿再接的江南活武松蓋叫天,木匠出身刻苦學習而入藝術殿堂的國畫大師齊白石,童養媳出身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筱文艷……并且教育他們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為藝術大師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從而使不同藝術門類的學生找到了自己崇拜的偶像,使
他們愛好專業的激情更高,立志成才的信心更足,也使他們向藝術巔峰攀登時不怕荊棘叢生,不怕苦難重重的恒心更堅。
藝術班的學生順利時容易驕傲自負,失敗時容易失落自卑,融洽時容易互相吹捧,意見不合時容易互相攻擊。作為班主任,我探索著用藝術之美的追求來完善班風的和諧之美。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告訴學生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容是仁愛的光芒,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在藝術道路上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待身邊的同學也不能缺乏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要成為杰出的藝術家首先要成為大寫的人,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藝術的哲理點燃了學生美的靈感,美的靈感化為藝術班刻苦學習、團結向上的學風、班風的靈魂。我們班曾多次評為學校的先進集體。
從教以來,有幸擔任了三屆藝術班班主任,已有百分之八十及以上的學生考上了上海、江蘇、安徽、湖北、遼寧等十多所藝術院校,有的已經進入電視臺、畫院、廣告公司、動漫公司工作,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有的直接走上社會,他們將把藝術的種子帶進企業、社區和農村,把藝術的靈感和創造的激情注入自己的工作之中,那是又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