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申斯基說:“興趣是習作活動賴以產生、持續和強化的最接近的動力源泉,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內驅動力。”如何對經歷尚少的小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在從教的這些年中,我不止一次地問自己,怎樣才能讓農村的孩子度過寫作這一關卡呢?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可鼓勵學生大量地、高品位地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會對所讀書目有所標記,會講給別人聽,那么,無疑學生是將書讀成了自己的。自由地、真實地寫,會觀察身邊的人、物和現象;大膽地、勇敢地想,這是寫好作文的必經之路。
學習每篇課文時,讓學生自主欣賞文章優美的表達方法,探索文章的寫作脈絡,知道好文章是怎樣“煉”成的,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注重增加閱讀量,并努力做到:讀書時想著如何改進自己的作文,寫作文時回想自己讀過的相關篇章。
作文因思想的火花而優美,因豐富多彩的想象而富有魅力。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絕招》一課中,沒有寫小柱子是怎樣練成絕招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充實故事情節。故事續寫也是激發想象力的一個良方。
讓文中人物開口說話,會使作品更具形象感。
提前幾天告知學生作文題目,讓學生有較充分的思考,避免臨時見到作文題,絞盡腦汁,無話可說。
進行“綜合性學習”時,讓學生切實做一些相關的實踐性活動,學生寫作文時才會感覺有話可說,從而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
先說后寫,符合學生的習作規律。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然后每組推選一個學生在全班說,老師點評、指導。接下來,學生開始動筆寫,可降低困難度,增強有效度。
要求學生在作文中運用某些修辭方法,會促使學生把作文寫得更細膩而優美。平時注重心理描寫、細節描寫、修辭方法、句式變換等方面的寫作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有“細”才有“戲”。用“顯微鏡”看人看事,把細節充分放大、展現出來,作品才有可讀性。
虛體實寫,小題大做,以小見大。
老師寫下水文有利于增強寫作指導的有效性。
老師富有童心童趣,學生才會擁有想象的翅膀,把作文寫得多姿多彩。
寫好文與做好人關系密切。擁有一顆善良而靈敏的心有助于寫出好作品。
書癡而后文工,藝癡而后技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語文教學無非是教學生扎實地掌握學會聽、說、讀、寫的本領,那些忽左忽右、嘩眾取寵的做法實不可取。
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精細做,精細的事情堅持做。如此這般,難事也會變得容易了。
(作者單位 河南省清豐縣韓村鄉高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