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數學人才,數學資優生是國家極其寶貴的資源。因此各個學校都十分注重資優生的培養,以樹立榜樣的形象,以點帶面,帶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數學資優生的界定
關于資優生的界定,各國都有一定的標準,但不統一。如美國聯邦教育署認為,資優生即是指那些由專家鑒定有優異能力進而能有杰出表現者。這些學生需要接受不同的教育方案,以實現自我并對社會有所貢獻。韓國英才學校招生時,依據的不是各學科的成績,而是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高潛力、高成就、創造力以及執著精神。學生的數學才能是一個不斷生成、不斷呈現的過程,因而對數學優秀生的識別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
二、數學資優生的選取以及數學資優生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從三位比較典型的學生切入,分別是高一119班Y同學、120班F同學以及L同學。
119班Y同學在學習上可以說是一位全面發展的學生,多次考試成績均位列119班總分第一,并且文科、理科的成績也占據著班上的龍頭地位。學習習慣良好,非常自覺、有計劃,數學學習思維也非常靈活,有沖擊難題的實力以及耐心。但缺點是眼高手低,經常出現計算錯誤、格式不規范、解答過于簡單的毛病。
120班F同學是數學課代表,一直以來數學成績都非常不錯,但不是拔尖水平,只能排在班上的前15名左右。F同學的學習習慣優秀,學風扎實,尤為突出的是數學運算以及解題規范非常到位,很少出現馬虎丟分的情況,基本題型以及基礎方法掌握牢固。雖然思維稍有欠缺,但筆者認為略加點撥,必定能進入數學資優生行列,這是選擇他的原因。
120班L同學是一位數學基礎不錯的女生,但數學思維一般,基本技能以及基礎知識掌握一般,理解能力欠佳。不過學習很刻苦、很勤奮,是兩個班級中數學學習態度最好的一位學生,勤學好問,具備成為資優生的潛質。
三、制訂培優計劃以及計劃的推進
2012年3月,筆者選角完畢,然后找了一個晚修的時間,給這三位學生開了個小會。會議的內容是:(1)說明本學期的任務以及確定他們三位為數學培優對象。(2)闡述了選擇他們的原因,在闡述原因時,筆者利用教學改革實驗作為背景,淡化重點培養的意識。(3)交代了數學學習的方法。(4)制定了階段考的考試目標。
但就在小會后的幾天,Y同學來到筆者辦公室,向筆者提出了這樣的幾個要求:平時的作業我能否不全部完成,我自己選擇某部分作業完成;或者如果今天的作業不適合我,我可以不完成;能不能不嚴格檢查我的作業。他提出要求后,我問他原因。他說:“平時的作業都是基礎知識,很浪費時間,但我一定每天堅持數學訓練。”
說完后,他拿出了買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一書,我瀏覽了一下,通過深思熟慮后,答應了他的要求。兩周后就是階段考試,Y同學考得并不理想,只有一百零幾分。考試后,我與Y同學進行了談話,然后給他分析了這次考試失利的原因,并且建議他:(1)考試不要眼高手低,要扎扎實實運算;(2)繼續按照自己的計劃練習數學,不要因為一次的失利就否定自己的學習方案。可能Y同學自己也沒想到,我并沒有否定他的學習方案,而是繼續鼓勵他往前走。因為筆者相信Y同學有自己的思想,也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對F同學和L同學的培養,筆者沒有像Y同學的培養一樣,打破常規,任其自由發展,而是和其他同學一樣統一步伐、集體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筆者注意上課提問與鼓勵,讓他們當協作學習小組的科代表,課堂上讓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數學見解。慢慢的,他們的模范作用體現出來了,作業、考試卷、考試成績都成為班上學生數學學習的榜樣。數學學習成績也不斷提高,現在基本穩定在130分以上。
四、研究案例啟示
1.培優要注重差別對待,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培優指導
Y同學在平時表現出特別強的思維能力,但是格式不規范、運算馬虎。對于這種具備良好思維能力的學生,在數學培優上可以大膽釋放他們的“生產力”,只要他們能有計劃、張弛有度地對知識進行建構,就應當適當讓他們抽離日常常規模式,走自己的路。但我們要注意把握時機做好引導、指導工作。而F同學以及L同學,他們數學思維欠佳,但是具備很好的數學學習基礎,可利用賞識教育、分享教育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激情,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這樣釋放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通過這種模式慢慢找到學習的路子,更有計劃地進行數學學習,比強制式題海戰術以及大量練習更有效。
2.釋放“生產力”與相信學生這兩點很重要
要懂得先分析學生的思維習慣以及學習狀態、學習習慣,再有針對性地釋放學生的“生產力”。資優生的培養步伐與全班步伐肯定不能一致,因為如果統一步伐的話,如作業、練習、課堂等環節要求同步,必然耗費資優生的精力與時間。釋放“生產力”是關鍵,只要他們有計劃、有安排,就應當放開手腳,通過這樣的操作,盡快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優秀的學習能力。
培優計劃推進的過程中還需要相信學生。如案例中的Y同學,不能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全盤否定他的學習安排,只要在可控范圍之內,老師就要肯定他,讓他堅持下去。
3.培優并非制造幾個閃光點,而是發揮作用來以點帶面
培優教育的核心不是僅僅圍繞著幾個小點在轉,而是利用培養出的資優生,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因此,培優不要緊盯那幾個小點,而是發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這樣的培優才是有意義的培優。
參考文獻:
[1]張海燕.高一數學資優生數學學習的個案研究[D].蘇州大學,2011.
[2]盛志榮,周超.國際數學資優教育的研究綜述[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3).
[3]John F. Feldhusen How to identify and develop special talent[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6.
作者簡介
招毅峰(1988—),男,廣東廣州人,南海第一中學數學教師。
黃華勝(1988—),男,廣東茂名人,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2011級課程與教學論碩士。
(作者單位 招毅峰:廣東省南海第一中學 黃華勝: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