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討論人:陳功 _ 安邦集團首席研究員 vs 鐘偉 _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發件人 : 陳功 安邦集團首席研究員
收件人 : 鐘偉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鐘偉你好:
近日參加美國大使館經濟處的酒會,沒想到受到包圍。作為少數被邀請的中國學者,美國商務部官員和政府經濟學家輪流上來與我交流有關中國經濟形勢的觀點,甚至連加拿大大使館的經濟官員也擠上來問問題。大家共同擔心的問題就是,中國經濟增長是否會出現所謂“硬著陸”。尤其是最近世界銀行發表的報告,進一步增加了國際對中國經濟的恐懼,擔心中國經濟出現重大變數,使得歐元危機陰影重重之下的世界經濟,再添新的不穩定因素。
其實,世界銀行對中國經濟所抱持的觀察態度,長期以來就是負面看法多于正面看法,即使林毅夫到了世界銀行之后,這種特有的傾向性,也沒有出現根本的改變。對于這些外界的質疑,我的觀點其實很簡明,中國經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確存在很大問題。因為中國經濟現在從一種“唯GDP主義”,走向了更為極端的“唯城建主義”,發展過于依賴債務,這不是一個債務多寡的問題,而是一種發展模式的問題,所以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是有疑問的。但若以為現在中國經濟就像印度、巴西那樣走向通脹和低靡,甚至出現所謂“硬著陸”的風險,顯然不大可能。
中國經濟目前處于一種特有的緊縮過程之中,經濟增長光譜中的投資這一塊主要是國有企業和政府主導的,資金到位了就上馬,資金不到位就停滯,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拋售、破產潮,這是與西方社會所不同的地方。因此,緊縮對社會的影響并不大,更遑論中國經濟增長依然可以在低通脹前提下保持在8%的水平之上。
說的更直接一些,就是中國經濟現在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宏觀經濟緊縮的時候,就是大家少賺錢,項目凍結,當然有些人對此就不習慣了,也會大聲叫喊,這是相比較過去的巨額投資而言的。你會發現,叫喊的大多都來自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因為他們更多地仰賴債務,仰賴投資,而中國經濟在“四大金磚”國家當中,大體上是最為健康的。
陳功
ANBOUND GROUP
發件人 : 鐘偉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收件人 : 陳功 安邦集團首席研究員
陳功你好:
你提的問題很值得討論。對此,我總的看法是,中國經濟長期不樂觀,短期不悲觀。
從海外市場來看,歐元區的沉淪為中國經濟的增長預留空間;在國內,中國增長長期不樂觀,短期不悲觀;宏觀政策方面,貨幣政策將從穩健轉向中性;投資機會上,債比股好。歐洲的前景極有可能是放大版的日本。從1992年到現在的20年間,日本國民以更長的勞動年限、更積極的儲蓄姿態、更強的創新能力和政府對福利支出的謹慎,使日本經濟仍然保有令人注目的成長。相對而言,歐洲的民眾意愿承受能力令人擔心,這表現在是否愿意承受更長的勞動時間、更節儉的消費、政府對福利的的削減等多方面上。
從長期來看,全球化開放的全球時代漸漸離我們遠去。投資自由化逆轉,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顯著增強,使得中國外向型增長道路艱難。此外,由于政治集權所帶來的效率低下,以及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問題,都使得中國經濟長期增長不樂觀。但就今年而言,如果政策能適當微調,增長仍然可以維持在8%以上的水平。
從通脹角度來看,4~9月CPI相對較低,但如果3季度“豬周期”(一種經濟現象)走到底部并明顯反彈,再疊加3季度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收費價格改革的話,那么3季度的通脹將高于2季度。總體看,年內通脹同比下行的低點,最可能出現在6~7月,實際利率轉正的維持時間較為短促。
祝好!
鐘偉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