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作文評改,教師大多數親自動手——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對學生的習作字斟句酌,精批細改,采用的或是評分式,或是評級式,或是評語式……然而,其結果收效不大。因為真正的評改“主角”——學生,一直被動地呆在“冷板凳”上充當“聽眾”,他們對老師批改的作文比較冷漠,甚至無動于衷。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我當過語文教師,改過學生作文不計其數,得到一個深切體會:徒勞無功”。“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培養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葉圣陶先生的話為我們指明了創新作文評改的方向。可見,作文評改須打破常規,改革創新。教師應在解放自己的同時,給學生一方施展自我才華、凸現個性的平臺——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建立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互動關系,使學生在作文課上樹立“聽作文不如寫作文,寫作文不如改作文”的“主角”意識,進而養成自主、自能、自信的作文能力。這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減少作文評改的偏差,也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體嘗試如下:
一、規定評改標準
一篇作文在手,究竟該從何入手評改,是學生初學評改作文時的一個難題。為避免學生根據印象打分,增加學生評改作文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教師事先須將作文評改標準分項并將每部分標準量化,使學生評改有章可循。具體分為三個方面:
l.常規方面(60分)。
①字詞:文字的書寫及標點的使用是否正確(5分);②語言: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恰當(10分);③選材是否恰當、內容是否充實(10分)。④思路:層次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合理(10分)。⑤主題:中心是否明確(10分)、感情是否真實(10分)。⑥形式:字跡是否清楚、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5分)。
2.訓練重點方面(20分)。
考慮到每次作文訓練的重點不同,評改時也要檢查訓練重點的落實情況。如記敘文訓練“材料詳略處理”的訓練,就可設為:①是否圍繞中心選材(10分)。②描寫服從中心的需要,做到了詳略得當﹙10分﹚;又如記敘文訓練“刻畫人物形象”的訓練,就可設為:①能否運用多種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10分)。②能否成功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10分﹚。
3.創新與特色方面(20分)。
這20分為獎勵分,獎勵學生作文中的創新或特色。如體裁的創新、形式的創新;語言的特色、內容的特色;立意的新穎、主題的深刻等。獎勵分值據創新或特色的水平來確定。
二、提出評改要求
1.作文評改采用百分制。
2.用紅筆評改。要有條有理,絕不能在作文本上亂勾、亂畫。
3.統一修改符號:錯別字圈出并改正在邊框空白處,病句劃線并在線末打上問號,好句、佳句劃上波浪線,其余使用正確的修改符號。
4.最基本的原則是要尊重同學的勞動,把嚴格要求和提高同學寫作積極性結合起來,恰當表揚,慎重批評。要盡量保持原文,不要大砍大改,可改可不改的地方要盡量少改或不改。
三、教會評改方法
評改作文對于初中生來說并不是一件簡單易行的事。學習評改時,教師可從學生習作中,精選一篇在標點、遣詞、審題、立意等方面有較普遍性問題的代表習作,并借助幻燈片、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展示出來,讓學生參與討論,各抒己見,反復推敲,提出評改方案。在此基礎上,教師現場按《作文評改量化標準》評改,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整個評改過程,以便學生在今后自己修改和互相評改時模仿借鑒。
四、明確評改步驟:
l.通讀全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結構,劃出文章的病句和錯別字。
2.逐句逐段地對文章進行修改,適當加上眉批。眉批寫在作文的邊框空白處,不要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進行亂涂亂改。
3.復閱全文,縱觀整體,寫上總的評語并評定分數。
4.做好評改記錄,記下評改時發現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閱讀的感受,摘抄典型素材,為講評作文做好準備。
五、拓展評改方式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新穎的事物最能誘發學生的好奇內驅力,激起他們探究、操作的意愿。作文評改的過程中無論何種評改方式,都要能激發學生無窮的興趣為目的。
“互動評改法”:教師收齊作文本對換發給學生,指導學生相互批改的方法。將學生按作文水平的優、良、中、差搭配成四人一小組,以優帶差,互相促進,構成評改集體。并推薦一名有責任心的學生任組長負責評改工作。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小組與小組之間可展開平等的競爭,對評改快而好的小組及時激勵,讓興趣帶動互評互改,從而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此外,互評互改還可采用組內一對一評改式,全班展評式,班內一對一評改式,班班對換等形式。無論哪種評改方式,教師都應要求學生手到、心到、口到,讓學生在動中求思,思中求辨,辨中求活,在實際的評改活動中提高寫作能力。
六、共享評改佳作
為展示評改成果,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每次作文后應要求各評改小組各推出兩篇佳作,派兩名代表,走上講臺進行交流。交流時先簡要介紹全組成員的評價意見,再請作者登臺朗誦佳作,全班共同分享評改感受。課后,再由科代表把佳作(包含分數、評語等)張貼在教室的“習作園地”內,以供學生在課外觀摩、交流。此外,為展示學生的優秀習作及點評中的精妙之筆,我還將其推薦到校級刊物上公開發表,讓全體學生共享佳作,以便取他山之石、補己之短。
實踐證明,學生評改作文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開放式作文教學模式,它打破了學生之間獨立封閉的局面,既注重了學習中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又融合與提升了語文學習中的“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我想,如能堅持循序漸進地進行作文評改訓練,無論是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是文字功底及寫作興趣將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大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