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而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做了不少的研究,積累了各種各樣寶貴的經驗。在數學思維中最可貴的品質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葉圣陶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币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決不是針對高智力學生,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都有機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教師要努力發掘每個學生的創造力,使每個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將學生培養成為創造型人才。
人的學習活動,主要有三個過程:一是體驗,二是發現,三是接受。體驗,是人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是指人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反復觀察、練習,最終認識到某些可以言說或未必能夠言說的知識,掌握技能,養成行為習慣的過程。
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系。它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著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有些老師想通過延長上課時間、大搞題海戰術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可結果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危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教學,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所在。在此,我也把自己的一些教學嘗試收集出來,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因此,課堂教學中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問題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例如我在教學“數的認識”時,圍繞“我家里的數”這樣一個主題,根據每個學生家里不同情況,讓學生說出家中含有數字的各種物品或事例,如電話號碼、日歷、門牌號、生日……這樣就把教材內容自然地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使學生喜歡數學,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注重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例如,在教學“十以內加減混合運算”這一課時,我讓學生現場觀察老師辦公室人員變動情況:下課前辦公室里有多少個老師,下課后回來多少個,又出去上課的有多少個,現在還有多少個老師在辦公室?然后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新課。由于是學生自己觀察得到的問題,并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得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問題答案,這樣培養了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
三、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激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加減混合運算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一輛客運面包車,從本村開出去時,車上有乘客3人,到寧武街上車3人,到舊圩又上車2人,到五海下車1人,到華僑旅社又下車4人,剩下的人乘坐到車站。乘坐到車站的有多少人?這道題目突破了課本內容,加強了題目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要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從而激發了學生好勝心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四、開展趣味游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愛數學,一定要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而數學游戲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手段之一。我在學生學了9以內數的加法之后,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游戲:道具是兩個大轉盤,上面分別寫有0~9共十個數字,中間是加號,讓學生分組進行游戲。游戲時,兩個人作一組,分別同時轉動大轉盤,每人轉一個,轉盤停止后,看指針指向哪兩個數字,就把這兩個數字相加,哪組得數最多為勝,獎小紅旗一面。一輪過后再比第二、第三輪……最后看哪組紅旗最多為優勝組。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動中學,并使學生自覺參與到活動當中,課堂氛圍濃厚,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該應用于生活。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茖W家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弊鳛橐幻麛祵W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實際,靈活多變地采用多種做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的腦子積極轉動起來,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