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題,探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國家教育改革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指出——新時期的教育就是要培養探究型、創新型人才。如何才能培養出這種新型人才,只有靠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對于培育學生的每個教師,如何才能培育出創新型、探究型人才,如何去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話題。特別是當今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中更是要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要不斷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與創新熱情,一改過去高分低能的狀態。那我們將如何來設施這新型式下的教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具有創新探究的新一代高素質人才呢?
一、構建融洽的師生氛圍
老師是學生的良師更是學生的益友,老師擔當傳授解惑的作用,同時在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老師要與學生構建平等的師生地位,創建融洽的師生氛圍。
去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把自己融于學生的學習中去,為他們創設出寬松、自由的學習活動空間,這樣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有效地營造師生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提高學生的探索興趣。
教師在師生共融的教學氛圍中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運用所學知識,才能使學生去總結和發現在學習中與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只有在基于生活的學習中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任何知識他都來源于生活,又應用回歸于生活,數學知識也不例外。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老師在進行教學時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把所授知識高濃度地融入教學之中。
二、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參與
老師要做學生心目中的益友,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內外真正參與到學習中,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與學的環節上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性和學習中的主動者,我們的教師必須給予拓廣學生學習的空間。同時老師在創設引導學生時要把解決的問題,靈活巧妙地放在學生學習的生活中去,緊密地與學生身邊事聯系起來,積極為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給予創造條件。
三、創設課堂熱情、提高探究能力
學生的知識得源于多渠道的收獲,學校老師知識的教育教學主要是由課堂教學環節來設施的,學生的知識更要運用于生活、運用于實踐。這要一改過去讀死書、死讀書的教學方式,只有創設課堂熱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創新與探究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總結、運用知識的意識與能力,老師要在課堂中恰如其分的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廣大學生努力地去加以思考,不斷地激發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創新性。要培養學生從小就有的創新精神,老師承擔著主要的角色,要給學生輕松的拓寬環境,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恰當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思維的多方面發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探索興趣,更大角度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老師要適時適當地以問題的設置新穎懸念為特點,引起學生的好奇,引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置于豐富的問題情境之中。在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中感受問題,感受生活,從實際的感受中去發現問題,積極的思維來以獨特的方式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在具體的教育教學環節中要更多地去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大膽地去進行生活問題中的猜想,這樣也會大大地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提高他們的探究興趣。
四、大膽質疑提高學習興趣
在數學的學習中所獲得的一些重要的公理、定理等也來源于質疑,來源于猜想,來源于生活,有了質疑和猜想也就有了探討問題的動力。由此可見,質疑和猜想更要成為數學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鼓勵學生多質疑,大膽地去猜想,勇于尋根究底,提出富有創見性的問題。同時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去引導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等多種學習活動中質疑,讓他們通過質疑激發了創新的熱情,也提高了探索的興趣。
總之,數學教學中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探究興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也是新時期教師要具備的一個基本素養。我們要在新課標的“新”上多下功夫,做到方法新、教學手段新、課堂形式環節新,認真研究教材,徹底更新教育理念,科學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出現代一專多能型人才。
(作者單位:四川省宣漢縣明月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