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英語課堂中成普遍現象,可以為學生創造生動的語言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增加課堂密度,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但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合理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 英語教學 優勢 不足
多媒體是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甚至活動影像等各種媒體的結合,又能輔助老師創設出形象、直觀、生動的課堂環境,把語言創設得準、真、實,能誘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這是其他單一媒體所不具備的。而且,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給與的,而是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產生的,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已普遍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但本人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多媒體輔助教學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并不是每節課必需的。首先我談談它在輔助教學過程中帶來的優勢:
一、視聽結合,以形象生動的展示激發學生興趣
人的一生中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但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頭腦記錄感官的記憶存盤很重要,感官就是味覺、嗅覺、聽覺、視覺、觸覺所記錄下來的信息,用感官來記憶是較好的記憶方法。剛才提到的眾多感官的記憶存盤,如果沒有圖像的回憶,整個回憶的功能可能就沒有這么強。運用圖像記憶方式,一次性記憶的資料非常多,根據實驗統計圖像記憶的記憶效率至少是聲音記憶的100倍以上。如,在我們看電影的時候,一個多小時下來,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但基本上都能記下來,這就是視覺和聽覺雙重結合帶來的效果。由于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就像是播放電影給學生看,能把抽象的知識轉變成形象具體的教育素材,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掌握,由“苦學”變為“樂學”。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的動力便會自然提升,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求知欲,課堂上氣氛也活躍起來。比如我在上牛津英語八年級(下)Unit2(Reading)Welcome to Hong Kong中介紹Hong Kong Disneyland前,我先播放了一些關于香港迪士尼樂園的資料,比如Main Street USA,Tomorrow land,Fantasyland and Adventure land這四個主題公園,還有學生們很感興趣的童話人物像Sleeping Beauty,Snow White,Alice and Cinderella等等。因為學生們都沒有去過香港迪士尼樂園,所以這些資料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因為對這些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所以對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起到了幫助作用。這節課在學生們很興奮的狀態下完成了,而且課后他們還在津津樂道,相互交流這節課的收獲以及他們以后想親自去香港迪士尼樂園游玩的想法。
二、加快節奏,以富有層次的訓練來提高課堂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得不在板書上花大量的時間,由于每節課時間有限,有些課文可能知識要點多,所以在黑板上書寫可能要費很多時間,可能就會導致教學任務完不成。而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信息量大,表現力強,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就可以在備課時將要點都備在課件上,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大容量的知識。尤其上語法課時,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鞏固。例如牛津版七年級(上)Unit4 Grammar 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nouns這一節課,我在屏幕上先呈現一組實物的圖片,如tea,water,bread,chicken,juice,這些都是不可數名詞,然后分別用量詞再呈現這些名詞,two cups of tea,a piece of bread,a plate of chicken,some bottles of juice。緊接著呈現另一組實物的圖片,如carrot,mango,apple,potato,orange,這些都是可數名詞,然后我再用量詞來呈現這些名詞,five carrots,three mangoes,ten apples,two potatoes,seven oranges。請同學先作出分析哪些是可數名詞,哪些是不可數名詞。因為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我不可能準備各種可能出現的實物,所以用多媒體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另外通過屏幕呈現可數名詞變復數的規律,通過不同的顏色來標出復數的部分,起到強調作用,接著我用一些簡單練習來當堂檢測,并運用學生身邊的物體進行口頭練習,這樣就起到鞏固的效果。對表現好的學生當堂表揚,尤其是學困生,讓他們感到自己在這節課也學到很多知識。因為通過這樣的直觀形式和大量的練習來學習這個語法,90%的同學在第二天的復習時能正確區分出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并能正確地將可數名詞單數形式變成復數形式,約85%的同學能正確使用這兩類名詞以及當它們出現在不同的場合時,能辨析它們正確與否,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三、化難為易,以靈活多樣的方式來提升學生能力
我曾經執教了一節市級示范課,內容是9A Unit1 Star Sign中的Main Task部分。在這節課上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后,能學習它的列提綱方式,運用短語和句型,模仿課文來寫一封推薦信。而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是很頭疼的事,時常會出現時態、語法、搭配不當之類的錯誤。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我在制作課件時就把他們容易犯的錯誤先制作在幻燈片上,用“大家來找茬”的方式讓他們指出我課件上的錯誤;另外,本節課主要使用的是相當一部分表示人的品質的形容詞,我采用“連連看”的方式讓他們把這些形容詞跟句子相匹配起來,訓練學生熟練應用句型;接著,我把班級中四個比較優秀的同學推薦出來,呈現他們的照片,讓同學們覺得很貼近實際,然后讓這四個同學在課堂上做自我推薦,其中就把一些重要的短語和句型運用到了,學生聽得很認真,然后在自己寫推薦信的時候,很多同學都一氣呵成。我把平時不擅長寫作的幾個同學寫的作文放在投影上進行批改的時候,發現錯誤很少,我想這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方式讓他們提高寫作能力的吧。
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學生確實獲益匪淺。然而,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它的不足之處,這是令人擔憂的事。
(一)讓學生成為“看客”
因課件都是提前準備好的,設計步驟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就成了播放多媒體課件的“放映員”,按照多媒體的設計程序,一一播放給學生看,甚至覺得自己在演戲,學生在觀看而已。雖然各教學環節緊緊相連,學生也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任務,但是給學生留下的思考時間和想象空間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我在上7B Unit5 Grammar中,在課件上設計了一些運動項目,通過兩兩對話的形式,把句型運用得很好,但是,他們其實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為什么,所以在課后的練習中他們犯了很多不一樣的錯誤,如:當他們看到when he/she was ten years old或at the age of three等他們就不會運用過去式來完成這部分知識。可見,在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有些課堂上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反而成為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的觀眾,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效果,也不是我們想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初衷!
(二)讓教師能力“退化”
現在是網絡時代,信息交流很便捷,網上很多資源都可以共享,
我們老師在制作課件時,可能會上網搜索,如果有課件,可能稍做適當的修改后就使用,而有些老師可能會直接拿下來就去上課,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乏個性,沒有創意,只會按部就班,只是相當于將板書、練習搬上屏幕而已,所以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枯燥,乏味。長此以往,教師的獨立思考能力、鉆研業務的能力、創新能力等將漸漸喪失,這確實令人堪憂。
(三)讓課堂缺少“靈氣”
在我們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制作好了的課件在上課的時候一般是不會修改的,因此,如果我們的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考慮不充分的話,那么課件只能為一部分同學服務,所以,課件在這一方面就缺乏靈活性和變通性。我們好多學生其實知識面很廣,發散性思維很強,看問題有獨到的見解。有一次,在我們上關于travel的話題時,講到我們宜興的特點時,我給學生放的漂亮圖片都是關于“竹林、溶洞、茶園和陶器”,我忽略了我們宜興還有豐富的物產、美麗的自然景觀、厚重悠久的歷史。課后學生告訴我,他們其實上課時很想自由地交流一下我們宜興的百合、板栗、竹筍、太湖三白、歷史名人和一些新興起來的果園等等,只是沒有機會。是啊,他們的“靈光”在這樣的課堂上沒有得到“閃耀”,多么可惜呀!
綜上所述,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合理、適時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而不是一味的依賴,這樣才能更好地優化英語教學,收到最大的教學效益,也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受眾——學生服務。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