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課程改革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有效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后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特別是要把知識與能力,過程方法,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可以說,提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思想品德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潛質,了解學生的實際,展示個人的教學能力,才能將思想品德課堂實施成為真正的有效思想品德課堂。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實,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于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于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余,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
二、教師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教師應有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比較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征,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出比較強烈的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教師從自己的個性特征出發,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會顯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使教學藝術進入個性化的階段。個性化反映的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藝術與他人的不同,也意味著超越自己。教師在這一創造性教學階段的實踐過程,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創造進入了個性化的階段,自身教學藝術開始呈現出與他人的不同,意味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除了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善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其復雜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并不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備課的能力
我們提倡備課要備兩頭,即一備教材,二備學生。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備課時既要認真鉆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學生情況,力求制定出明確、具體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要以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安排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編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了然于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既減輕學生的過重學業負擔,又讓思想品德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學生懷著這種寬松愉悅的心情上課,何嘗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性不能提高?
四、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思想品德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習慣的、固定的思想品德課堂模式,采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使思想品德課堂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五、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思想品德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并且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尤其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要善于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一個小小的玩笑話、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輕輕地撫摸,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使學生能直抒胸懷,感受不到壓力,既有助于問題的處理,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學生得到教師的愛,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反饋回去,形成愛的雙向交流。有了這樣的能力,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何嘗不會有效呢?
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
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思想品德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當教師站在講臺上的時候,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使學生望而生畏。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總之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闡述,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一節有效的課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必定要體現出學科的特色,也一定離不開教師出色的預設和處理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能力。多種元素都能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完美整合,就會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