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只有最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習投入的課堂中,心甘情愿的跟著老師去進入數學的世界,并在數學世界中找的屬于自己的那份樂趣,達到流連忘返的境界,升至熱愛數學。目前,很多學生數學差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對數學沒有興趣,由于最初的對新學知識掌握能力的不同,無法及時掌握應用知識,于是在做題中頻繁在某一類或者某部分題型中“碰壁”,然而數學有一大特點就是,知識的關聯緊密,因此,學生在頻繁的碰壁中就會磨失掉對數學的興趣,甚至產生恐懼,產生惡性循環,導致數學越學越差。那么,接下來,就結合此類情況談談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師生的輕松合作學習
師生互愛:師生間溝通的渠道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教師的愛。愛是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愛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核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個性的導航者和引路人,理應受到學生足夠的尊重,但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誠待生,以情育人,通過各種渠道與學生建立濃厚的情感基礎,使學生感到學習生活的愉快。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靈活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創建輕松的上課環境,和學生構建朋友關系,讓學生愛上你這位老師是愛上你所教這門學科的關鍵。在課堂中,實現教學開放和民主,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在給學生灌輸知識的同時,結合實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構建自己教師自身的“親民”形象,讓學生碰到問題愿意問,老師樂意為學生服務,消除學生對老師錯誤的恐懼感。
人格平等:在合作學習的環境中,各動態因素之間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無論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應該是平等的。只有師生之間的關系平等了,教師才會融入每個合作學習小組之中,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傾聽學生意見,尊重學生的觀點,學生才敢把老師當作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有利于促進同學之間學習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發揮。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競爭性情境,引發學習興趣。理論曾提出過“三主”的觀點:即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為主體,以教師創造性的教為主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例如在課堂中采取競賽獎勵方式,限時解題競賽,給學生一道題,對于壽險給出思路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這不僅僅能調動課堂活躍的氣氛,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
創設故事性情境,喚起學習興趣。“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認為這正是教學的本質所在。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例如,在給學生講解韋達定理時,將定理的由來故事講給學生,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借此以一種更輕松的方式讓學生記住這個知識點,代替了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
創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習興趣。新教材增加了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創建操作性情境也就是說教學與實踐的直接性結合,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借此,讓學生更多的在平常生活中邊玩邊學。利用數學學具進行操作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等,感知學習內容,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使學習內容在有趣的實驗中牢牢記住。例如,在講解幾何立體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切蘿卜,自己制造各類幾何立體圖形,動手與觀察項結合,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各類圖形的特征,加深對此類知識的映像,并且也可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此類事物聯想到相關知識,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三、協助學生增強自信,構建信心
人往往因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為缺乏自信而失敗。19世紀的思想家愛默生說:“相信自己‘能’,便攻無不克。”拿破侖甚至講:“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這個詞。”正是沒有這個詞使他南征北戰,橫掃歐洲大陸。事實上有許多學生正是缺乏學好某門課的信心,產生了畏懼心理,喪失了興趣,所以要建立起學習的興趣,可以從增強自信心入手。用鼓勵和肯定代替批評,對于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和適當的肯定認可。學生往往會介意老師對自己的看法,老師的批評不適度的話極易對學生的自尊造成嚴重的傷害,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二適度的肯定和表揚卻能給學生學習的動力,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就拿我自身學生時期的例子。我的高一數學老師是一個極為嚴厲的老師,在新學期初一次數學課上,他把我點上黑板解一道方程,在我眼里那是一道極其簡單的題目,卻因為一時大意而錯了,所以,得到的是老師的批評和否定,情緒一直低落,甚至對數學科產生排斥,以至于整個高一階段數學成績一直不見起色。然而到了高二,換了數學老師之后,在第一次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得到了老師的認可,便極大地激活了對數學的熱愛,成績自然而然就升了起來。所以,對于學生的犯錯,學生需要的不僅是老師的正確引導,而且還有適當的肯定。
興趣是學習的關鍵,是一個慢慢培養的過程,需要學生自身的發展,也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