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英語課文是一個整體,它有完整的思想內容。教師在教授英語課文時應從整體上進行教學,切忌分割成塊,使之失去文章的內涵,這樣學生也難以把握全局,進而難以從整體理解課文。本文在系統理論指導下對課文教學系統化、整體化模式進行探究,力求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英語課文 系統教學 整體原則 模式探究
系統理論是本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崛起的一門新興的具有綜合特征的橫向科學。它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社會、心理、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達到了“系統哲學”的高度。我們對高中英語課文系統整體教學的設想和實踐就是在系統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
一、何為系統性原則及其內涵
系統科學方法論的首要原則是整體性原則。它認為,世界是關系的集合體,根本不存在所謂不可分割的終極單元;關系對于關系物是內在的,而非外在的。因而,近代科學以分析為手段的,始終立足于整體,通過部分之間、整體與部分之間、系統與環境之間的復雜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考察達到對象的整體把握。具體來說,第一,從單因素分析進入到多因素分析;第二,模型本身成為認識目的;第三,從功能到結構。系統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系統存在的內在依據,同時也構成系統演化的根本動力。系統內的相互作用空間來看就是系統的結構、聯系方式,從時間來看就是系統的運動變化,使相互作用中的各方力量總是處于此消彼長的變化之中,從而導致系統整體的變化。作為系統演化的根據。系統內的相互作用規定了系統演化的方向和趨勢。
二、傳統英語課文教學模式
高中英語課文篇幅較長,有自己獨立的主題、完整的情節。這樣的課文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尤其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材料。教師們在這一階段通常運用的教學方法有:
1.逐句串講法——先教生詞,而后從頭至尾逐字逐句串講課文。遇到關鍵詞語、習慣用語、重點句型、新的語法項目就逐一加以解釋、舉例、引申、比較。
2.重點講解歸納法——先讓學生在認讀單詞的基礎上預習課文,劃出重點以及自己的難點。教師將情況收集起來之后,加以分析、整理、歸類,再予以重點、難點的突破式講授,最后讓學生自己去疏通全文。
3.句型操練法——從課文各段中提取最有代表性、最具有典型意義的句型、詞組,指導學生使用已學語言知識,進行造句、替換等練習,然后以這些句型為核心,加以發揮、補充和擴展,最后將分散的句型串連成篇,達到貫通全文的目的。
4.設疑問答法——教師設計出各種有關課文的問句,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以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回答這些問題,然后教師查漏補缺,在解決課文內容的同時解決知識點的結構和應用問題。
課文首先應作為一個整體來教。開始時就分段教學,容易產生見樹不見林的贊美,不利于學生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特別是不利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三、英語課文系統教學模式基本程序
整體教學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手段,它是同傳統的“塊塊教學”完全不同的一種更新的教學觀念。它集串講法、重點講解歸納法、操練法和問答法的優點于一身,但又不是上述方法的機械相加。它強調課文內容的理解,強調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
1.初步把握整體
具體的做法有:
(1)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基本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大致弄清課文的篇章結構,利用詞典等工具書部分掃除理解語言材料的障礙。
(2)課內視聽。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課文的大意及結構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這種了解還相當膚淺。這時候教師利用放錄音、掛圖、簡筆畫、幻燈片或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伴以英語講解,繪聲繪色地介紹課文背景知識和故事梗概。要盡可能恰到好處地重復、循環使用課文中出現過的詞組和句型;重點詞組和疑難之處,特別是較為抽象的表達方法,應隨時板書下來,使之在黑板上形成整個故事的文字脈絡。這時候,靜止的文字和活生生的語言已經融為一體;鮮明的直觀形象和強烈的音響效果對學生的大腦皮層進行重復的刺激,從而使課文在腦海里留下一幅完整的圖像。上述過程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復讀課文,處理、解決他們理解方面的長句、難句,或回答課后問題。
2.精讀
在這個階段中,閱讀由初步和復讀進入列組和精讀;理解由表層向深層發展;教學要求從了解課文整體內容轉入到掌握語言結構。其基本原則是:相對全面,不是面面俱到,重點突出;詳略有序,難易有序。
3.再整體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要認知一個問題,首先應從整體上加以把握,然后研究部分以及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最后綜合為整體。課文整體教學正是沿著這一序列進行的。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就是整體部分再整體。
“再整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復現:課文內容整體復現;詞匯句型綜合復現;語法知識重點復現。
(1)課文內容整體復現的手段:
①聽錄音。通過聲響對學生大腦皮層再次進行刺激,使逐漸淡化的整體形象變得明朗清晰。
②復述。根據課文的基本線索,要求學生復述課文大意。復述的方法最好先由教師示范,再由學生模仿,形成雙向刺激(這一要求可作為上一節課后的家庭作業)。
③圖表歸納。按著故事情節發展的順序,歸納成多層次的圖表,配以簡單的說明,使復雜的課文看起來一目了然。
(2)詞匯句型綜合復現及語法知識的重點復現一般采取操練的方式。一則我們可以根據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語言點設計出詞語釋義、語法填空、多項選擇、句型轉換、連問成句、英漢互譯等多種形式的練習題,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再則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的習題及學生配發的練習冊搞好綜合復習。
4.注重實際運用
運用是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教給學生基本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指導他們的語言實踐,培養他們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我們不應該把“運用”僅僅看作教學過程最終階段的任務,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應該貫穿于課文整體教學的始終。從第一階段的整體閱讀理解,到第二階段的語言知識操練,直至第三階段的三個“復現”,都是語言的“實際運用”。但這種運用,大多是機械式的模仿,未能達到活用的程度。因而,在完成前三個程序后,集中進行一些口、筆頭練習和綜合性訓練是必要的。
這種訓練的重點要放在對學生進行四種能力的培養上:
(1)指導學生寫課文(或課外閱讀材料)的摘要,或對其縮寫、改寫,以培養理解能力。
(2)精選課外讀物,計時速讀答題,以培養閱讀能力。
(3)給主題句和關鍵詞,要求連詞(句)成篇,或根據范例模仿作文,或給條件作文,以培養寫作能力。
(4)教師根據所學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具有概括性和評價性的話題,讓學生討論;或讓學生自己設問互答,以培養交際能力。
四、結語
由于教學進度的限制,學生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組織開展上述訓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難易梯度,四種能力的培養可以分課交叉實施。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張熊飛. 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M]. 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3] Jean Piaget. The principles of teaching methods[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4] 李樹河.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呼和浩特,2005年,3(4):50-52.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