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益成為高校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高校職業指導的內涵與外延,指出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性,進而提出了當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指導 高校畢業生 作用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026-02
一 職業指導的內涵與外延
1.職業指導的內涵
職業指導是指政府、勞動部門及有關單位對勞動者求職就業提供具體指導幫助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職業指導人員根據社會需求及職業活動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結合每個人的個性特點,幫助求職者選擇適合的職業,幫助用人單位選擇合格的勞動者,達到人與職業優化組合的指導過程。
職業指導的內涵隨著其自身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和發展不斷拓展。大學生職業指導具有職業指導的一般特征,但也具有其獨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職業指導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職業教育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職業發展的需求,從而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專業知識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通過職業指導,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品德、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加速學生的自我成才過程。
(2)職業指導是學生自身發展的基本技能。通過職業指導教育活動,使學生具備根據自身特點,在考慮社會需要的前提下做出就業準備的能力。職業指導是學生在課程選擇自由的環境下,明確自身職業發展方向的重要指導,是學生自己設計、選擇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科學匹配的重要環節。
2.職業指導的外延
職業發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根據職業指導的內涵和大學生職業指導的特征,高校職業指導應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強職業規劃。高考志愿是學生職業規劃的開始,但此時的職業選擇只是出于個人興趣愛好,進入大學之后,面對所選專業,學生并不能充分認識該專業涉及的領域以及發展前景,從而產生專業認知和自身角色轉變的困惑。因此,對剛入學的新生進行職業規劃,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認識到所學專業的特點、專業的個人素質要求,以及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特長、興趣和潛質,初步建立自身職業發展規劃。為有效實施大學新生的職業規劃,需要從專業介紹、自我調查和計劃初步制訂三個環節進行。
(2)提高職業素質。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除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外,也應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是以就業為目標的,而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決定了學校培養人才的方向。因此在進行職業指導過程中,應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職業的本質和價值,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念和崇高的職業理想,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在學生職業素質養成過程中,首先,應從觀念上入手,使學生通過環境模擬、案例分析等方式,培養責任意識、規范意識和服務奉獻意識。其次,從實際能力方面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理解溝通能力。
(3)加強職業信息分析能力。職業信息是畢業生就業的關鍵,職業信息的多少會影響到學生選擇機會的多少。隨著職業信息獲取渠道逐漸增多,職業信息量也不斷增加。面對海量信息,如何進行有效分析、篩選,如何通過提供的信息
了解職業的性質、條件及發展機會等成為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而職業指導可以依據學生的個人調查和素質測評,培養學生如何將有關職業知識與自我情況進行對比性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信息分析能力。
(4)求職技能和創業素質的培訓。求職技能是畢業生求職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涵蓋了很多技巧和學問。在進行職業指導過程中,求職技能的培訓應從求職準備階段、求職過程中和求職結束三個階段來進行。求職準備階段包括獲取求職信息、制訂求職計劃、整理求職資料、撰寫求職簡歷,做好個人形象設計;求職過程中包括面試技巧和面試控制;求職結束后進行總結和改進。通過職業指導教育過程中的模擬、體驗,使學生真正掌握求職技能。
二 職業指導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宏觀方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社會大眾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將會越來越高,在家庭對高等教育投資不斷增大的同時,社會大眾普遍關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回報和效益。因而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展,也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并進而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戰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而職業指導則是實現教育的投入與效益產出之間的橋梁,是實現教育回報的前提條件。
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好壞、就業率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到一個學校的招生形勢和生源質量,從長遠來看,也關系到一個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因而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放眼世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已經成為現代高等教育的時代潮流,并且成為高等學校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對于推動學校深化改革和科學發展影響深遠。
其次,微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就業分配制度也由原來的統包統配轉向自主擇業。這就為大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職業和工作的機會,因而得到了大學生的普遍歡迎。然而成功的選擇不僅需要個人的勇氣和意志,還必須有把握機遇的能力,由于缺乏對職業和自我的合理認識與定位,加之職業決策和選擇能力不足、信息搜集渠道不暢,一些畢業生往往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學生迫切希望得到有效的就業指導。
近年來,由于供求雙方結構不對稱,出現了“有位無人”和“有人無位”并存的現象,造成畢業生的選擇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因而有效的就業指導,能幫助畢業生合理規劃職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三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高校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指導工作尚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因此,與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在職業指導的功能與內容方面。我國大多數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目前主要是圍繞當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而展開的,開展職業指導的時間基本上限于畢業生“雙選”期間,職業指導的內容也僅停留在對就業形勢的一般介紹和就業政策規定的詮釋。由于缺乏對職業指導工作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職業指導工作功能單一,范圍狹窄,在對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在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著力較少,難以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發展的要求。
(2)在職業指導的方法和手段方面。目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較為常見的方法是通過大會“灌輸”,即召開“畢業生就業動員會”和“就業形勢報告會”,而缺乏針對學生個體特點的專門咨詢和有效指導。同時由于缺乏對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的了解,加之高校就業部門尚未實現從“等米下鍋”到“找米下鍋”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轉變,因信息來源分散致使就業指導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
(3)在職業指導的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方面。盡管目前我國大學的組織體制中,專門設立了畢業生工作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很難代替就業指導的職能,事實上目前高校畢業生工作機構由于忙于應付大量的與就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固定時間和精力來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職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無論是在占有信息方面,還是在知識儲備方面均難以達到職業指導應有的效果。
2.高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轉變觀念,真正把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作為高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除了具有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職業,并進而實現充分就業的功能之外,還應具有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等作用。同時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職業和社會的了解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具有教育過程的長效性和對象的全員性等特點,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之中。
第二,狠抓落實,強化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各項建設,促進職業指導工作向專業化、正規化邁進。首先,應建立和強化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中心的各項職能,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發揮信息采集、就業政策與職業咨詢、擇業技術、技巧指導等功能作用;其次,應當加強高校職業指導部門與基層的院系及相關專業人員的聯系與溝通,在高校內部組成上下貫通的指導網絡。同時應加強職業指導工作的軟硬件建設,當前尤其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職業指導專兼職人員隊伍。
第三,加強研究,把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作為一門學科加以建設。在把職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的同時,加強職業指導學科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借鑒國外先進理論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適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高校職業指導理論體系。
第四,主動架橋,強化高校與地方勞動人事部門在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中的聯系與溝通。促進高校職業指導工作與社會職業指導工作的有機結合,為畢業生擇業提供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現代高科技手段,逐步實現高校畢業生供給與人才市場需求的信息聯通。
參考文獻
[1]趙鐵拴、顓靜莉.職業指導與就業問題初探[J].山東文學,2008(4)
[2]杜月菊.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7(15)
[3]王勝橋、敖曉妍.關于高校職業指導戰略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2)
[4]林穎試.論新形勢下高校學生職業指導的內容和方法[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