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醫學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新的探索,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在分析本科生導師制的基礎上,探討了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一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醫學本科生 導師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045-02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健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醫學教育事關教育和醫療兩個最為重要的民生問題。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人民群眾對優質衛生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的要求,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高素質醫生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形勢下,醫學院校必須加速醫學教育改革的步伐,創新教育模式,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本科生導師制的引進和實施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新的思路,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 本科生導師制的概念
導師制是一種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品德和生活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的制度。導師制的英文是“TUTORIA”,最早始于14世紀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指導,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強調因材施教。在醫學教育中實施導師制最早開始于加拿大麥克瑪斯大學醫學院。本科生導師制的對象是本科大學生,導師主要為學生提供生活、學習、工作、科研等全面的咨詢,在關鍵問題上提出建議和意見,以便學生參考,但避免為學生做出任何決定。要求導師采取定期見面會、電話、網絡等不同的方式主動與學生聯絡,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以潛移默化和直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關心。
二 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教學的意義
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大學教育要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大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初步形成,但又不太穩定,可塑性較大。導師制的實施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導師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目標,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激勵大學生立志成才。
2.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我國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醫學院校應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本科生導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導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實踐,給學生講解創新的過程,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習和社會需求,開展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和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奮力推動者。
3.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面臨著學習、就業、戀愛、婚姻等方面的壓力和困惑,普遍存在著壓力大、緊張、焦慮、孤獨、情緒不穩定等心理問題,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導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積極解答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并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調查,加強個別輔導與咨詢活動,做好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4.喚起大學生個性和特色,促進素質教育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首先給了本科生充分接觸學院師資的機會,使新生一入學就能接受導師面對面的指導。另外,在大一新生中推行學分制,意味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廣泛的選課和專業選擇的自由度,在這種充分自由的環境中的大一新生,無論是在思想理念,還是學習方法或是日常生活中,都迫切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而導師恰好是學生與學院相互了解的橋梁。本科生導師制的推行,在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強化了個性意識,使學生更加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為本科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教學的措施
1.深化對實施本科導師制意義的認識
結合開展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大討論活動,及時轉變教師的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認識到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調動每一位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理解接受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觀念與模式,并能結合自己的具體工作,自覺強化素質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體系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2.強化本科生導師制的職業培訓
強化本科生導師制的職業培訓可以使每一位導師能了解學分制的基本構成、基本制度及運行的基本體制;了解導師的素質要求與職責及主要工作內容;了解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了解學分制下本專業教學計劃的結構、培養目標、業務要求、各模塊之間的關系、學分比例等。作為導師,不但要了解自己所講授課程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位置、作用及與其他課程的關系,還應了解整個教學計劃的結構,了解每門課程的位置、作用及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指導學生。
3.健全本科生導師制聘任制
學校應當建立嚴格的考核辦法和激勵機制,制訂獎勵措施。導師在受聘期間應享受導師津貼,導師工作按指導學生的數量和質量直接計入教學工作量之內,同教學工作量一樣享受校內津貼等福利政策。將導師考評結果記入教師年度考核檔案,作為教師晉職晉級評優的重要依據。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導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不負責任的導師,取消導師資格,并視不同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處理。
4.搭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創新導師指導模式
各高校可采取設置導師課、設立學校導師工作日等措施,為師生搭建交流與溝通平臺,推進師生的互動與交流;同時,要開拓導師指導的形式,創新導師指導的模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是本科生導師制有效實施的關鍵。在與學生的交流方式上,既可開展師生面對面的交流,也可利用電話、互聯網等現代通訊手段加強溝通;既可以讓資深導師做公開性的專題報告,廣泛地為本科生作指導,也可以讓本科生互相交流,做相關的總結報告。此外,在促進導師與學生交流,倡導導師找學生交流的同時,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要求學生主動找導師交流,主動與導師預約時間請教問題,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通過多途徑、多渠道的師生溝通與交流,改善師生關系,形成良性互動,促進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袁貴仁.醫學教育要培養讓群眾放心的合格醫生[N].中國教育報,2012.5.14
[2]王紅云、方正.試論中醫院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合理性[J].西北醫學教育,2003(3)
[3]張寶昌、肖月、張彪.關于做好本科生導師工作的幾點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9(4)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