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的特色,為有效地實施并推進實踐教學,培養符合高職教育目標的人才,需要對高職院校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其中,項目化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本文從論述項目化教學的理論基礎和主要特點入手,分析了將項目化教學引入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闡述了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具體方法及保障措施,從而對高職院校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 高等職業教育 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046-02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產生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問題,從更深層次看,是由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與具有明顯學科化傾向的課程模式不協調所造成的。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類型,其人才培養規律不同于學術人才培養規律。當前高職教育所面臨的核心任務是課程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其中,項目化教學是突出高職辦學特色、促使教學及課程改革走向優質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 項目化教學的理論基礎與主要特點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它將傳統的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圍繞著項目組織學生開展教學,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直接參與教學全過程,主動地進行體驗、感悟與探究。這種教學模式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多種教育思想和理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構主義理論。
1.建構主義理論內涵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它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學生不應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是通過不斷的積極實踐建構自己新的知識和經驗。它注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目標指引性、任務真實性、不斷反思性和互動合作性,努力幫助學生投身到與其將來需要有關的、有一定難度的各種真實任務或可以解決難題的社會活動中去?;谶@種建構主義理論的項目教學模式就是要讓學生自主地建構與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
2.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項目教學模式的特點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項目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點:(1)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者,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各種能力為目的,而不是把獲得知識作為學習唯一重要目標,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3)學生主要通過參與項目來獲取知識和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傳授的系統知識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更多的知識和能力獲得反而是通過項目的參與來實現的。(4)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動合作探究,注重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溝通與團隊合作,鼓勵學生相互揚長補短,全面提升各種能力。(5)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不是唯一評估學生學習的標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態度、參與程度、進步等方面都已成為評估的項目。
二 項目化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我國高職教育教學中采用項目化教學法是必然的,它既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既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發達國家職業教育不斷延伸的必然結果。
1.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
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意味著國家之間的交流和依賴程度不斷加強;另一方面,全球經濟一人體化也意味著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轉化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經濟實力的競爭,經濟實力的競爭往往是人才的競爭,微觀領域主要體現為企業之間的競爭,競爭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人才,特別是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學模式是以項目化教學為核心的任務驅動模型。因此,可以說在全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國家的興衰成敗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職業教育的發展,而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
2.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實要求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教高〔2006〕16號文件,即《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中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主要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16號文件的精神把高職教育作為一個類型來發展,說明高職必須有自己的特殊定位,即高職教育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
根據16號文件的有關要求,高職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應采取哪些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事實上,很多專家學者和第一線的教師都提到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工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它們無一例外地都必須設計工作或學習項目,用項目的形式來驅動學生學習新知識、新技能。
3.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客觀影響
首先,發達國家高職教育評價體系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考核內容與標準的制定方面:行業企業參與,國家規范實施。由行業企業制訂考核的內容與標準,國家規范推進實施。顯然,由企業制定考核內容和標準,說明國外高職教育的評價是以企業需要為重點的,意味著培養的學生必須達到企業的要求,否則就視為“次品”。
第二,考核方式方面:靈活地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國外高職教育的考核方式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它不局限于書面的理論測試,而是靈活地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檢驗學生的實際職業技術能力。如英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與傳統考試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建立在學習的實際工作效果評定上,是一個搜集證據并判斷證據是否符合操作標準的過程。國外發達國家對高職教育的學習考核方式是多方面的,但是共同點是側重各種能力的考察。
第三,考核管理制度方面:國家立法監督,行業企業聯合學校實施。通過國家制定框架立法監督,由行業協會、企業聯合學校共同組織實施,構成西方發達國家通常的職業考核管理制度。
從國外高職教育的考核評價體系可以看出,高職教育必須與企業緊密聯系,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學生必須具備企業所需要的能力,這些能力則來源于實踐型教學方法的實施。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教學方法改革,實施項目化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提升其各種能力。
其次,國外高職教育教學方法的影響。由于受體制和辦學方式的影響,國外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但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如德國主張的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是以項目驅動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充滿激情和樂趣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和提升技能。
綜上所述,由于受國際高職教育和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影響,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推行項目化教學方法的實施和普及。
三 項目化教學實施的保障機制
高職院校項目化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認真解決好項目設計開發和教學活動組織等基本問題,而且需要高職院校對現有的軟硬件進行整合與提升,建立相關的保障機制。
1.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組建并加強“雙師”型隊伍是實行項目化教學的基礎。項目化課程開發與教學最根本、最關鍵的要素是教師,只有教師具備“雙師”素質,才能有效完成課程項目化方案設計、實施教學等一系列任務,因此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成為貫徹職業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為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一要建立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鍛煉與發展職業能力的制度;二要在引進相關教師時,要將原來的“三高”(高學歷、高學位、高職稱),變成“三重”(重經歷、重經驗、重技能);三要積極從企業聘請人才,建立并完善實踐教學兼職師資隊伍。
2.重視特色化教材的選擇和建設
特色化教材建設歷來是教學及課程改革的標志性成果體現,更是組織教學和指導學生學習的基本依據,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教材建設具有完全不同于傳統課程教材的特點和要求。在內容上,項目化教學的課程教材不再是相關學科體系中概念、理論知識等的系統歸納,而應是完成工作項目的背景資料、操作規范說明和進程指導方案。在形式上,這類教材不再僅僅是紙質的書本,而應是包括紙質教材、電子課件、課程教學軟件、多媒體聲像資料等多種形式的立體化教材。同時,教材必須是動態的,針對地區或行業經濟及技術的發展水平及時進行增刪、修改與重新組合,即體現教材建設的求新、求異、求變特色?;诟呗氃盒D壳暗恼n程研究現狀,可采取引進專家的研究成果與培訓本??蒲腥藛T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專題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編制課程開發與專業教學指導手冊,建立課程改革的規范,以提高效率。
3.改進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學生最關注的環節,進行成績評定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觀、公平、公正。學生參與是項目化教學法內涵的真正體現,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除了教師評測學生之外,還應該開展學生之間的互評,組內評價、組間評價。評價方式采用階段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最終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體現以過程為主,不僅關注學生成績,而且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時,既關注自我評價,又關注他人評價,讓學生在評價活動中學會反思,學會發展。
4.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互利多贏是實現教學項目化的根本保證。教學項目要立足于學生、學校和企業多方面互利共贏的目標進行設計,課程項目化方案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培養,有利于教師成長,有利于學校發展,還要有利于企業發展。因此,應借鑒國外的相關成功經驗,努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盡快完善約束與激勵相結合的法律保障體系,如對為學校提供校外實訓基地、參與學校課程建設等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榮譽稱號及經濟獎勵;另一方面,要激發校企合作的內部動力,找準學校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點,尋求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機制,如學校和企業可以以股份制形式共建學院或某一專業,堅持服務和受益相結合的原則,加強校企雙方情感的交流與效益的增長。
此外,還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進項目化教學的改革。例如,增加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專項經費投入;根據項目教學的需要重新制訂引進人才的標準;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確教師開展課程建設的崗位職責,加大對課程建設有功人員的獎勵力度;對課程項目化的開發實行招標,實施專項管理;采取傾斜扶持政策,積極推進課程項目化改革的相關精品課建設等。
總之,項目化教學方法體現了以崗位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職業教育特點,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現了職業教育所要求的“教學做一體化”的目的。推進項目化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的技能應用型人才是擺在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課題,也是高職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美〕Sally. Berman著、夏惠賢等譯.多元智能與項目學習[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2]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
[3]郝超、蔣慶斌.試論高職教育項目課程的基本內涵[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4]魏文芳.項目課程建設是教學基本建設的核心任務[J].湖北教育,2007(11)
[5]洪霄、付彬、李滌非.高職院校項目化教學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
[6]藺寧.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J].分析與對策,高教論壇,2009(1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