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針對地引入或創設特定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態度體驗,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與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實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或創設特定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情境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在創設情境教學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學生的三個學習空間:接受學習空間、自主學習空間和協作學習空間。自主學習空間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布置一定的自學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認為效果較好的接受學習空間是使用多媒體教室、課件CAI。協作學習空間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但這個空間的實施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一 情境教學的結構創設
第一,創設情境,誘發動機。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把握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征,創設能夠引起學生積極情緒反應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第二,探究情境,以知激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很好地抓住時機,通過創設的情境所提供的各種線索,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對所創設情境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及概括,從而將新知識通過“連接點”和“分化點”的作用來進行“同化”,建構成新的認知結構,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探索的信心和毅力。
第三,融入情境,想象體驗。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既要在所創設情境中通過實驗主動去探索,又要融入情境中去模仿投入,經歷學習,同時,還要憑借直觀再現表象,展開聯想,以便通過親身體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樂趣,從而促進情感健康正常地發展。
第四,強化情境,升華情感。教師要根據情境教學信息的反饋,及時拓展情境的內容,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從而掀起學習的高潮,形成良好的情感交融的課堂氛圍,師生的情感體驗就會發展為態度體驗,從而成為一種內驅力,并有“教學興趣”。
二 創設情境教學的策略
1.教學情境的創設策略
第一,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有意地設置問題,使學生陷入深入思考的情境。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要根據學生一些諸如好奇好問的學習特點,盡可能地從現實生活中尋找素材,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以創設的情境問題組織教學,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積極認真思考、獨立發現探索,更好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第二,情感情境的創設。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所謂的情感情境就是指能激發學生情感的情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情感的教育,并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有針對性地創設真情實意的教學情境,把教師所蘊涵的情感傳導給學生,從而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緒體驗,使學生獲得情感升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第三,直觀情境的創設。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偏愛直觀的音頻、視頻效果,因為它可以變抽象為形象,有聲有色,可感可知,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創設一些直觀的教學情境,運用圖片資料、漫畫、錄像、電影等電教工具,以便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課堂氣氛得以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對直觀畫面的觀察、分析和理解消化,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由難變易,從而提高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第四,學科情境的創設。學科性是教學情境的本質屬性。學科情境主要是指那些緊扣教學內容、突出學習重點、體現學科特色的情境。每一門課程都會有自己的學科依托,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綜合運用該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其他多種學科的知識,要特別突出學科理論的穿透力,使之充分體現對現實問題的解答及實際生活中的價值。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展現其知性的魅力,但不能占用過多時間,以免使學生的視聽產生混淆。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設置問題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后,教師就要盡快地轉入學科理論的深層次闡釋,將該講的道理講清楚,體現這門課程的學科魅力。
第五,生活情境的創設。生活是知識產生的源泉,也是學習知識的動力。生活情境是指通過對來源于生活并與生活相關的素材、問題、人和事的引入和評述,從而指導學生生活實踐的情境。之所以創設生活情境,其實就是要解決課程教育的時效性問題。只有教學的課程從理論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才能產生一定的時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要注重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還要挖掘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學生提供間接經驗,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
2.教學效果評價策略
情境教學的實效性要通過真實活動進行評價,評價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活動表現及取得的成果,這種評價結合了知識的情境,是學習情境中密切關聯的一部分。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度,對于那些有必要的、內容適合創設情境的知識點,要精心創設情境,做到激發興趣與掌握知識的辯證統一。情境的創設要堅持針對性、系統性、靈活性三大原則,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 結論
總之,通過以上各種情境的創設,將有利于激發學習主體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習主體的個性得以張揚,情感束縛得以釋放,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以發揮,真正成為自由學習者,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
[2]張景欽.思想政治課的情境教學之我見[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
[3]劉業鳳.淺談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J].山東教育(中學刊),2005(25)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