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1997年至今,高職院校在我國進入了新階段的發展時期,至2006年總數達到1100所,擁有突破30萬人的高職教師。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已由擴張規模向提高質量轉變。本文就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優勢與實踐進行了思考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學管理 精細化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060-01
精細管理這個詞是來源于發達國家的一種管理理念,它主要出現在家用電器、大規模工業制造業,如汽車等產業中。精細管理的基本原理來自于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等綜合科學,它所強調的是所有環節的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某一個要素的精細化。將各種服務流程與教學量化、標準化、細化是精細管理的精髓,用精品的成績、精細的過程以及精心的態度做好每一項工作是精細管理的目的。
高職院校教學精細管理包括校園文化管理、信息管理、教學管理、設備資產、學生管理、教師隊伍管理和科研學術管理等方面。要實現質量精品、流程精密、標準精致、能力精通和態度精心的目標,就要細算管理成本、細化管理環節、細化管理內涵、細化管理制度和細化崗位職責,并真心服務、愛心育人、用心工作,從而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一 精細化管理的優勢
1.精細管理是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現代管理中精細管理是必然的要求。個性化、精細化、規范化是現代管理中的三個層次。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建立的精細化管理是把常規管理引向深入的關鍵,是在繼承常規管理基礎上的深化,而不是對規范化管理的否定。學校的管理工作想要上升到新的水平和層次,就必須實行精細管理模式,把每一項工作都抓實、抓細、抓精。
2.精細管理是培植學校品牌的實際需要
每一個優秀品牌的形成背后都是精細管理所帶來的結果,學校品牌的形成當然也是如此。當今院校的教育是在追求一種品牌的效益,具備精品意識是教育的需要,特別是像高職一類的院校,它直面市場、直面社會,我們只有在管理的過程中細致入微地審視自己,才能把管理、教學、服務和教育做到日臻完美,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打造出高職院校自己的品牌優勢。
二 精細化管理的實踐
第一,制訂立體化、全方位的管理目標。學院成立能夠推進精細化二級教學管理的臨時機構,并強化各部門的職責權利、細化各部門的職能、負責制訂總的管理目標等。各教師、系部、職能處室,都分別制訂可行的、詳細的、各自的努力目標。學院教務處負責全院主要的教學相關工作,負責服務、協調、督查各系部與學院師生的常規性管理,并對教師的德、能、勤、績做全方位的具體的考核,立體化地對學生德、智、美、勞進行檢查等。各系部和各部門各司其職,不越位、不缺位,做到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
第二,細化數字化、可操作的管理措施,強化細節意識,健全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具體管理責任,從而使各項教學工作有章可循。
第三,明確具體化、易操作的管理步驟。在規范化的基礎上深入實施精細化管理,需要有嚴格的操作步驟來保障。首先,需要制訂有階段性、有目的的推行步驟和實施的方案,建立由粗變細的管理機制,接著是舉辦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的培訓;其次,把各部門職能、任務要求、工作流程、崗位職責細化;最后,將執行的力度落實。
第四,建立全程化、可監控的管理過程。對管理過程實施有效的監控是精細化管理的保證。如果缺少了對管理過程的有效監控,那精細化管理就回到了粗放型管理的老路。精細化管理必須有監控,在監控中修正與反思,從而實現在監控中的提高。
第五,落實精細化管理目標。完善任務、崗位管理標準,為避免細化管理績效考核及教學工作的隨意性,把精細化管理目標落實到崗位目標,依托崗責體系、制度體系,建立起規范科學的崗位任務標準管理體系。對教學工作有針對性地制訂理論教學質量標準,做到一體化教學環節和教學標準分值,以及精品課程建設質量標準、專業建設質量標準、教學管理工作質量標準等,對教學制訂出精細化的工作管理標準評價方案,體現出獎懲分明、可操作性強等優點,從而確保精細化管理的各項工作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落實。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如果考核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即使改革再好也難以奏效。所以,必須要建立科學的考評指標方法與體系。將學校的管理重心下移,學校的機關職能部門的主要任務轉變成為對院系考評和監督的院系服務,考評指標要能全面反映出院系的辦學效益、發展水平和辦學質量,指標所反映出來的結果必須有較強的說服力。考評的方法要可操作性強且簡易。只有通過公正、公平、公開的考核評價,才能推動院系真正的整體實力提高和發展及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羅蘭芬、林漫森、吳嶸.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引進企業精細管理理念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7)
[2]范冰.明確職責 精細管理 完善考核體系——淺議轉型期高職院校的行政管理體系建設[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10)
[3]邁向全面精細管理的時代——全面精細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二)[J].企業與文化,2006(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