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將原教學大綱中的“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口語交流的雙向互動性,使其具有待人處世、舉止談吐、臨場應變、傳情達意等方面的高素質。因此,教材每單元都設置了口語交際課。但這些一單元一次的口語交際課無疑會使口語交際訓練受到限制。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課文資源,適當滲透口語交際訓練,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話題。作為語文教師更應抓住語文學科特點及教材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 口語交際能力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077-01
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而言,學生都是愛交流的。但是若交流的對象太抽象只會讓學生無話可說、無從說起,很難引起學生交際的興趣。而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只要立足教材,合理開發教材資源,拉近口語交際內容和學生的距離,他們就會滔滔不絕。以下是筆者在創造性使用教材過程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些體會。
一 細心挖掘內容
小學語文課本內容豐富,既有介紹歷史人物的,又有頌揚現代英雄的;既有描寫著名自然景觀的,又有蘊含經典人生哲理的;既有展示珍奇動植物的,又有敘述社會科學知識的;既有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又有描寫當代科學技術成果的;還有神話、歷史、寓言等各種故事。教師可以根據課文不同類型和不同特點,利用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口語交際演習。教材中有許多可以利用的空白,只要認真研究、合理利用,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有效途徑。如《烏鴉喝水》中有一句“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讓學生先思考再表演烏鴉此時此刻會怎樣說。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已充分感受到了烏鴉的焦急,此刻說起來也就繪聲繪色了,口語交際能力在無形中得到了鍛煉。
二 精心引導續說
學生讀懂課文領會意思后,再讓他們發揮想象續編故事。如上完《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筆者引導學生讀,“第二年,山羊爺爺又給小灰兔送來了一車白菜,小灰兔……”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對小白兔和小灰兔第二年的做法進行描述,學生一定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結尾。又如,學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引導學生想一想:“當小壁虎又長出了一條新尾巴,它會做什么?最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誰?會怎么說呢?”學生在全面讀懂了這一課之后,都有了自己的看法,當然對于下面小壁虎的做法、想法和說法也有了依據。有的學生說:“它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老牛伯伯,說它們壁虎可以自己再長出新尾巴,不用借了。”還有的學生自豪地說:“我要是小壁虎,我就會大聲地把這個消息告訴我的小伙伴,我有一條與眾不同的尾巴。”在這樣的續說中,教師要靈活引導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大膽想、大膽說。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學生都在認真聽別人說了什么,從而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說,在續說中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會傾聽的能力。
三 創造性地仿說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多種情境,開拓訓練渠道,把握各種機會,從低年級學生的心理角度來講,他們特別喜歡模仿;從學習的角度上講,他們還處于學習的積累期間,沒有太大的創造力。有些課文的結語,言已盡而意不盡,余味無窮,教者可引導學生進行錘煉,發揮合理想象。模仿性的學習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有利的途徑。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筆者在教學中對于一些結構清楚、層次分明的課文,讓學生學完后模仿性地說一說。如學習《柳樹醒了》一課時,讓學生想一想,春天還會和誰說話,說些什么呢?學生大膽地把自己所積累的生活常識,模仿性地用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春風跟小河說話了,說著,說著,小河的冰呀,化了……又如,學習了《識字4》后在拓展訓練中,筆者設計了下面環節:“你還知道哪些小昆蟲,有什么特性,像文中的句子一樣說出來。”學生自然順著兒歌中的方式組織起了自己的語言,就出現了“蒼蠅嗡嗡討人煩”“蚊子叮人起包包”“蜜蜂花間采蜜忙”等有趣的句子。不難看出,這種方式的學習,學生容易掌握口語交際的內容,并能時時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興趣盎然。
四 有序地看圖說
新課改后的教材,尤其是低年級教材課文都配有豐富的圖畫資源,這些圖畫顏色鮮艷、人物生動,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另一辟徑。筆者常結合實際,把書中的一些圖畫拿出來,讓學生看圖說話。當然不只是讓學生說看到的、想到的胡亂說,而是引導學生有序地說。如春天時讓學生說封面上的春景圖,夏天時讓學生描述《識字24》上的夏夜圖,最初引導學生從上到下地說,從左到右地說。時間一長,不用提示學生便自然地按順序介紹圖畫。畫面的直觀性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暢所欲言、言無不盡。
五 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必須按照小學生的特點轉變觀念,改進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讓口語交際真正融進學生的生活。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教師要更新觀念,深入研究,把握教材特點,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地提高口語交際交流能力。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