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詞語貧乏必然蒼白無力,句式單調導致文思枯竭,修辭缺失往往味同嚼蠟,文句淺顯必定品位低下。
學生如何在語言通順的基礎上,讓作文的語言之花結出高分的碩果呢?
一 淘沙揀金,細挑詞語求精微
人盡皆知的“一詞之師”福樓拜曾對他的學生莫泊桑說過:“你所談到的任何事物,都只能用一個名詞來稱呼,只能用一個動詞來表達,只能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為此教師要努力去尋找那適合語境的最準確的“唯一”。例如,動詞選用的準則是準確、生動、形象,有時為了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要善于突破動詞的常態,從而起到出奇制勝的良好效果。如“飛”字,原本指有翅膀的動物飛翔的動態,但在名家的筆下,它卻可以用到人的身上。例如,魯迅《故鄉》中有:“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又如,《阿Q正傳》中有:“阿Q飄飄然地飛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醒透了。”教師要能在詞匯的海洋里,淘沙揀金,選出最貼切的詞語來表達,既提升了語言的品位,又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清人沈德潛在談練字時曾說過,要讓“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詞語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要用到合適的場合中。選用詞語一定要推敲一下是否該用且只能用這“唯一”的一個。
二 整散相間,活用句式求精巧
漢語句式多種多樣,作用各異。問句引人注目,啟發思考;整句工穩整齊,頗顯氣勢;散句文意流動,錯落有致;巧用口語,文章定顯活潑之趣;善用文言,文章自有古雅之風;長句內涵豐厚,表達嚴密;短句簡潔有力,節奏明快。正是這些多樣化的句式,使得語言表達靈活多變,錯落有致,用于說理則更顯機巧和周密。
活用句式,是指在寫作時,根據語境的特點和表達的需要,在不改變意思的情況下,恰當地選用句式,靈活地變換句式,使句式呈多樣性,狀景寫物,敘事說理,都能變化生姿,各擅其勝。例如,在《讓心河綠水長流》中這樣寫道:
我想,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甚至多面性。我們如能撇開世俗的眼光,細細體味,就不難挖掘到它隱藏在表象之內的本質。我們應該以一顆開放、豁達的心看待生活,熱情地擁抱生活,讓它愈加顯現出燦爛與輝煌。有很多東西呈現給我們的只是平凡無奇,但同樣能以千變萬化的思想去探索、去發現其中的美。例如生活,例如困境。
上面用的都是長句,最后一節是兩個短句,從意義上看,是對前兩節的概括與復指,從節奏上看,由舒緩轉變為頓挫有力。
三 淡抹濃妝,妙選修辭求精彩
恰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能使文章產生一種如詩如畫的境界,作文中如果有意識地運用這些修辭手法,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機,化腐朽為神奇,大大增添文章的文采,提高文章的品位。例如:
面對四季,梅花選擇了苦寒;面對土地,青松選擇了山崖;面對前程,翠竹選擇了云霄;面對生死道義,我們該如何選擇呢?選擇心靈的不凡,去創造驚世的人生;選擇心靈的從容,去點綴生命的光彩。
先擺出人們熟知的事理,再進而推導出與之相關的所論之理,由已知推導出未知,化深刻為平易,尤其詩化了的語言,如山澗奔涌的溪流,流暢清麗,靈動怡人,融入所論之理,流浸讀者的心田,令人神清氣爽。再如:
微笑吧,你會發現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美德——跌倒時,它給人們陽光般的援助;迷惘時,它給人們波濤般的勇氣;失落時,它給人們清風般的慰藉;沖動時,它給人們天空般的胸襟……它總像人們寒冷時的一輪太陽,酷熱時的一陣清風,饑餓時的一頓佳肴,干渴時的一場甘霖……在人們需要的時候翩翩降臨。
全段文采飛揚,情透紙背,迭用比喻,形成排比,絢爛多彩而又大氣磅礴,深厚蘊藉而又淋漓痛快,使人讀來倍覺回腸蕩氣而為之高聲喝彩。可以看到這些修辭格的使用,不但語言凝練,語氣強烈,而且能有力地配合說理。
四 旁征博引,苦尋文句求精深
名言警句總是智慧言論;佳作妙語,總是千古精粹。引進名言警句,既能讓人感到言而有據,為文章增添無限風采,又能讓語言顯得大氣,并在邏輯思路的引導下,總會使作品顯得富有哲理性,有著深刻的意蘊,從而給人一種理性美。這也是考試作文取得高分的一把得分利器。例如:
當船兒慢慢駛過洞庭湖時,或許對于范仲淹,引發的將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感慨,而對于我則是對那浩渺煙波的感動;當人們佇立于西湖畔時,或許那些文人墨客會有感而發來一段“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之類的妙句,而我則會為那碧波蕩漾的湖水,云蒸霞蔚的遠山而心神搖旌。
兩句引用富有意蘊,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洞庭湖和西湖,人我相比,品味出各種不同的美。再如:
布萊爾曾說過,“一個人年輕時若是保守黨,就太沒有心肝,但一個人年老時若是自由黨,就太欠成熟”。或許,張揚屬于年輕人,內斂屬于老人。蘇軾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李清照低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或許,張揚屬于男子,內斂屬于女子。張揚,讓陽光普照大地,讓萬物復蘇;內斂,讓月光撇下的清輝伴著失眠的人入睡。張揚,讓滾滾長江水無休無止;內斂,讓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駝鈴悅耳動聽。
大量的警句運用增加了文章的色彩。高考作文的最大弱點在于語言缺少文采。其實,文采的缺失并不是肚子里沒有佳句,只是沒有將為應對名句填空而大量積累的名言警句放到作文中。一旦有了這個應用的意識,將能很容易地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輕輕松松地獲得語言上的發展等級分。
有文采的語言像顆顆耀眼的珍珠,光彩奪目,令人愛不釋手。三分姿色,七分打扮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想在寫作中得高分,就應該注重語言訓練,盡可能做到字字珠璣,句句生香。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