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還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發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有明確的要求,它要求中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能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確立學習目標與制訂學習計劃、運用和監控自己的學習策略,能熟練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本文擬以對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問題分析為基礎,探討在英語學習實踐中如何進一步提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路徑。
一 中學生英語學習中自主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新課程改革,中學生在英語課程的自主學習方面有很大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不少的同學在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效果方面還是不太令人滿意。
1.英語學習目的狹隘,功利性強,被動色彩濃,主動性不夠
受應試教育之風影響,中學生對英語課程學習的態度顯得極為現實或者是功利。他們不是將英語當成一種能力和知識結構來對待,而僅是當成一門非常重要的考試科目對待,因而學習動機的被動性色彩都較濃厚,都是只把英語當成一種工具性手段對待,真正將英語學習看成是自身綜合素養提高需要的同學不是太多,這種功利性的學習動機必然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
2.缺乏整體的、科學的學習策略,局限于機械的應試技能的提高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獲取學習機會,鞏固學習成果,解決學習過程所遇到的問題而做出的種種選擇和采取的措施。學習應是學習者個體主動的建構行為。然而,傳統的中學英語教學基本上是為了考試成績,強調的是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和低級技能的學習;而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功利性驅使下,片面注重各種英語考試技巧的鍛煉,不是為了閱讀去閱讀,不是為了提高自身交際能力去練習聽、說,對整個英語學習缺乏整體規劃,學習實效性整體不高。
3.學習的激勵因素不夠,自我效能感不強
自我效能感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和結果充滿信心,從而有激情和足夠的動力去克服各種學習過程中的困難。然而發現,由于學生英語學習只是為了機械應考,只是將英語學習當成一門工具性手段而被迫學習,導致他們對學習英語沒有太大的興趣,也沒有信心,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能主動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所能完成的任務,只能被動接受來自老師安排的任務。一旦碰到學習困難時,表現出來的多是焦慮和擔心,要不就是單純依靠教師解決或是其他同學來解決,要不就是自動放棄,自暴自棄。
二 中學生英語學習自主能力缺失的原因
影響事物發展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為學生對自主學習的認識偏差和學校教學模式的僵化,其中自主學習意識更是關鍵。
首先,是功利主義教育觀念影響下的中學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各級各類中學教師都是以培養學生的應試技能為直接教學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漠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考量,將教學研究的重點放在教上,過于強調知識點(如語法分析和詞義辨析的講解和記憶),忽視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我把握。
其次,學生本人的英語學習目的局限于考試得高分。在學習過程中只訓練各種解題能力,基本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與老師的平等對話,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他們不知道自主學習對于英語學習效果的意義,對于自身終身提高的意義。這種自主學習意識現狀必然直接影響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提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鑒于自主學習對于中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面對中學生沉溺于機械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的問題,中學英語教師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有計劃的培訓來使學生有效的把握自己的英語學習,養成獨立性和自主性。
1.引導學生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強化其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中學生往往把個人的興趣、愛好、情緒變化直接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師生交流和溝通,改革教學方式,把更多的話語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敢問、敢講、敢學,為他們提供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著力培養其考試技能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自主地去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2.訓練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提高學習實效性
教師要改變傳統那種包辦代替、保姆式的教學方式,使教學內容多用探究性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與策略,使他們獲得自主學習的預期效果,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其具體方法可分如下幾點:一要指導學生設立全面科學的英語學習目標和制訂學習計劃;二要指導學生有效分配課堂中和課堂外學習時間;三要督促和指導學生養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增加其自主學習機會;四要在加強考試技能訓練的同時,加強對中學生的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爭取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思維,從而提高其學習主動性。
3.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讓其體會學以致用的快樂,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應有意識地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創造機會讓學生得到鍛煉,讓他們有自覺運用語言的習慣和勇氣。在平時教學中要多讓學生開展生生、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課后,要盡可能地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學生展示和交流自主學習成果創造機會。
4.建立綜合性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突出全面育人功能
在暫時無法改變試教育大環境的情況下,中學教師不得不還繼續以考試分數主要標準考量學生。但我們認為,在這個既定前提下,教師還是應該盡可能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在實施教學評價時,要適當地體現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在評價量,要體現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統一,一方面既重點考量學生的考試成績,另一方面也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和指導。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