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就是針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而進行的改革。為了快速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避免在新課程改革的路上走彎路,就必須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掌握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并在課堂中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才能打造出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
一 了解新課程改革的內容
新課程改革在全國的教育教學中已經全面展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實踐再學習,筆者已經摸索出了一些課堂教學經驗和可行的方法與教學一線的同仁們共勉。
在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即自主學習、預習、合作學習,結對子之間,組內之間,組與組之間的合作學習。探究也可以是個人的探究,還可以是結對子之間、其他同學之間的學習。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本質是:學生先學,學不會者教師再教。這個過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學生先自主預習、合作學習,帶著問題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學習,通過前面的學習,最后由學習較好的同學和教師的點撥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惑得到解決,完成學生對知識的初步理解和接受,這就是“先學后教”。這樣才能充分體現課堂是學習的知識主體,是通向知識海洋的橋梁。課堂是民主和諧的,師生之間是合作關系。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唱”,而是師生共同“大合唱”。也就是要求教師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并解決課堂中的“低效”甚至“負效”的現象,從而提高“兩率”即提高學生精力的利用率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 堅持課堂教學改革的自信心
筆者認為,在平時的課堂改革實施中要有自信心:一是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有自信心、對自身教學方法要有自信心、對學生要有自信心;二是對時間要有信心、對學生的成績要有信心。這里著重闡述一下對自己要有信心、對學生要有信心、對時間要有信心。
首先,對自己要有信心。一名有經驗的教師,特別是工作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教師,要真正從“教師中心論”向“學生中心論”轉變,是一項艱難的歷程。新課程改革其實最難改的是教師。而阻礙新課程改革實施的因素主要體現在教師固有的觀念、經驗及惰性思想,還有對學生放手的不信任等。長期以來課堂上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填鴨式的教學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已經形成了定勢,形成了經驗,手到擒來,使用起來很方便,而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要有新的理論體系,僅從備課、上課這兩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上來說就已經比較繁瑣,而且沒有適合自己的現成經驗可用。因此,惰性思想就作怪了,也就成了阻礙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障礙。課堂上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的就是權威。因此學生上講臺始終讓人不放心,怕學生講不到位,總害怕遺漏知識點。這也是課堂模式改革的又一個阻力。例如,較有名氣的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等,都是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使學校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當然在改革中也存在這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只有教師堅持努力,不斷去完善,相信一定會有好的收獲。改革之路是痛苦的,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在改革的路上“長痛不如短痛”。筆者認為痛過去就好了,就輕松了,所以教師的觀念要轉變,對課堂改革要有信心,對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備課的能力、學習的能力要有信心。
其次,對學生要有信心。試想一下,大家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都善于表現自己,更希望得到教師的夸獎、信任、鼓勵。作為教師對學生更多的是要樹立他們的信心,培養(yǎng)他們。特別是對那些信心不足的學生,可以利用周圍事件鼓勵他們,也可以在班上樹立幾個學習、品行較好的學生做典型。開始可以讓他們做些容易達到的事情,然后逐步增加難度。每一次結束都給予適當的點評和鼓勵,慢慢地學生就有信心了。再把學生分成小組,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對學生要放手、要信任。定期召開小組織會議,了解各組內的情況,包括學生的管理、學生的學習、遵守紀律方面、學生預習情況等,了解后加以分析解決。比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發(fā)現這樣的問題:小組內有成績好的學生也有成績差的學生,成績差的學生一般學習自覺性較差,他們在小組討論中不是學習別人的先進學習方法,而是把別人的答案抄在自己的本子上。而這種假學習現象教師一般不易發(fā)現。所以教師最好在每半個月召開一次小組長會議,了解情況并商量對策小組長根據自己本組的情況提出了不少意見和解決的辦法,于是上課時可以有意識地針對學勢較弱的同學,設計相關內容中較簡單的知識讓他們發(fā)言,讓他們上黑板講解,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慢慢地學勢較弱的學生們也都敢上黑板展示了,最后甚至是搶著上黑板。每節(jié)課前十分鐘他們可以把他們認為較難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征求學習有能力的同學講解或老師的講解,真正做到先學后教。
最后,對時間要有信心,就現在教材所需要的課時與學習實際所需要的課時可以這樣搭配: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甚至展示時耽誤的時間,可以通過有些內容的整合將時間補回來。如平時課上扎實了,后期的復習也就不需要很長時間了,就可以把單元復習的時間適當地分散到平時的課堂上。學生熟練了以后,在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上,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全部展示轉化為有代表性問題的展示,或就問題進行展示講解。這樣也可節(jié)省時間。
這里特別強調,學生在展示時,可在組內的展示交流,解決形成本組的問題,也可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展示交流。這里展示交流可以根據時間進行,可以進行全部展示,也可以進行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展示或就問題進行展示講解。展示時一定要讓學生先講解問題的思路,在進行問題的解決。展示交流時最好是分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去講,最好讓成績中下等的學生進行講解。教師可以根據情況進行精講,教師在講解時對全班學生要基本做到“四講、三不講”的原則,即重難點、易錯點、易混著點、易漏點要講;學生自主學習學會的不講,通過合作學習會的不講,教師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但是這部分知識班內的尖子生可以在課下輔導。交流展示可以采分配任務到每個小組或小組討論后在進行交流展示的方法。
三 結束語
以上幾點是筆者本人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的一些感悟,愿與各位同仁共勉。在新課程改革的歷程中,只要教師有心、用心、勤學、勤問、勤練、再多的困難也擋不住我們前進的步伐,再多的挫折也不能摧毀堅定的信心,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走出一條適合教師課堂教學發(fā)展的光明之路。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