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在4∶1甚至是6∶1的家庭養護中習慣性地將危險排除在孩子可觸及的范圍之外,將孩子放在一個相對安全的保護圈內。而一旦孩子脫離了父母身邊,脫離了這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之后,事故往往就發生了。因此,要保護孩子,不僅要提供安全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一 幼兒時期孩子的特點
第一,活潑好動。常常聽有些家長這樣說:“孩子除了看動畫片的時候和睡覺之外,無時無刻不在動?!焙⒆雍脛樱麄兿矚g在家里或教室里跑跑跳跳,喜歡在戶外爬上爬下,總是不停地做各種動作,不停地改變各種活動方式。這樣一來,就會涉及孩子的安全問題。
第二,模仿欲望極強。孩子對世界充滿了興趣和好奇心,強烈的求知欲使得幼兒的模仿欲望很強,孩子們最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和動作。由于幼兒期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無法判斷正確與否,更不知有無暗藏危險。
第三,好奇心強,問題多。孩子跟著父母外出去玩,一路上會不斷問起“這是什么”“為什么”等,頗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架勢,孩子的好奇心極強,看到什么都想去看看、摸摸、動動。
第四,缺乏生活經驗,安全意識薄弱。幼兒由于年齡小,對周圍環境缺乏正確的認識,不懂得什么是危險,好奇心又強,對一切都想親身嘗試,如見東西就往嘴里送,可能引致誤食;見到火柴就學點火,可能引起燒傷、火災等。
第五,幼兒感知覺系統發育不完善,動作不夠靈敏,又加上好動,容易跌傷、碰傷、扭傷等。
二 培養幼兒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針對幼兒時期的特點,筆者結合幼兒園的實際,總結出以下兩點培養途徑和方法。
1.為幼兒創設良好、安全的生活環境
著名教育家布羅菲、古德和內德勒為幼兒園安全的生活環境設計提出了十一個目標,其中有包括“有積極的情緒氛圍,促進幼兒自信心發展”,“能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等。創設一個安全的教育環境是預防事故發生的有效途徑,幼兒雖然有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但是通過教師有意識的教育引導,可以使幼兒自我保護意識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首先,精心創造、設計相應的物質環境,讓每位家長和幼兒一走進幼兒園,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安全教育環境,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在每個樓層,家長經過的過道中,布置安全焦點話題。選擇孩子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危險事情,先由部分家長和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方法,再通過制作宣傳欄廣而告之,讓幼兒園的每個家長和孩子一點一滴地了解安全自護意識。例如,本月話題是:眼里掉進了沙子該怎么辦?通過調查,有部分家長告訴孩子的是錯誤的方法,如用手使勁揉眼睛、不去有沙的地方玩耍,這些被動和錯誤的想法在通過宣傳欄的告知后,都有了正確的改觀,不僅增強了孩子的自護能力,更重要的是增長了家長的知識。
其次,精心營造心理環境。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小朋友面前做危險動作,不放置危險物品在幼兒可觸摸到的地方;在組織幼兒活動時,必須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讓幼兒深深地感受到老師時刻在關心自己的身體和健康,自己更應該懂得保護自己。
2.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
首先,在教學活動中,交給孩子生活的常識。幼兒園孩子主要通過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日常生活活動來獲得經驗和知識,可以特意選擇一些安全內容活動,從幼兒的年齡特征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集體教學。例如,筆者在開展“這樣玩危險”的活動中,幼兒對身邊的尖銳物品展開討論,有的說,“牙簽是尖銳物品,不小心會戳破嘴巴的”。有的說,“家里的大剪刀不能碰,會剪傷手,小孩子要用小的剪刀,不是尖尖的”。桌子椅子上有尖尖角的,大家就找來布料一起包起來,還有的孩子拿自己曾經受傷的經歷講述給大家聽。這樣運用“危險后果”教育法起到了不錯的效果。曾經聽人說,馬是很聰明的動物,在走懸崖路或是盤山路的時候,它會自覺地靠里面走,因為它像人一樣也知道跌下去的后果。確實如此,我們應適時地將“危險后果”告訴幼兒,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來教育幼兒,讓幼兒從各個方面了解事物的本質。
其次,通過故事教學,提高幼兒安全辨別的能力。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可寓安全教育于故事中,借助于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深化其內容。讓幼兒獲得辨別的能力。例如,通過講述狼外婆的故事來告訴幼兒跟陌生人走、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所導致的危險性。噼里啪啦系列故事,教給孩子乘車、游泳、如廁的一些生活安全常識。在此同時,還組織小小安全故事講述比賽,讓孩子在集體面前講述和分享自己學會的安全故事。盡可能地調動幼兒和家長的積極性。有時候,教師也將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為,編成相應的故事講給幼兒聽。既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強了幼兒和家長的安全意識,可謂雙贏。
最后,開展安全實踐活動,通過演練、積累自救知識。幼兒除了主要在幼兒園和家庭生活、學習場所,孩子們還要步入社會,在社會的舞臺上成長、演繹人生?!盎饒鰵v險記”這個活動,讓孩子們感知真實的救火場景,家長們蒙著棉被,輪流穿越設置的一系列障礙,最終從“火場”中就出自己的孩子。孩子們聽說“著火了”,拿起濕毛巾,掩住自己的口鼻,蹲下身,等待營救。這一演練意義深長,家長和孩子如臨其境,真正體會了救援與自救的經歷。這種生動有趣的互動情境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讓孩子愉快地獲得了自我保護的感性知識,通過實地演練,讓幼兒懂得災難來臨前如何逃生自救,也讓家長懂得如何應對施救。
三 結束語
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梢?,孩子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父母和教師的手臂再長,也不能隨時隨地保護孩子,更不能保護他們一生一世,真正能保護孩子的只有他們自己。而幼兒園和家庭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在掌握安全知識的同時,增強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