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格蘭朗德指出,評價是所有成功教學的基礎。所以,為了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必須重視評價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發揮。本文將圍繞發展性評價的各個維度,對高中物理評價現狀及其完善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發展性 評價 高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137-01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社會競爭也愈演愈烈,其在教育上表現出了人才選拔制度的嚴格和僵化。一方面,有限的社會資源決定了只能允許相互匹配的學生人數通過高考選拔而接受繼續教育;另一方面,公平機制與選拔制度的結合,導致了選拔與評價過程的僵化,只是以分數的高低作為彼此間區別的唯一標準。而高中物理課程作為參加高考的一門重要學科,必然會趨附于這種未完善的標準化體系,把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作為教學的根本目的。另外,高中物理學科屬于理科范疇,在原則上服從于標準答案的指示,這就使得總結性評價理所當然地成為高中物理教學評價的根本方法。因此,這種單向度的評價模式雖然能給學生的分數提高帶來一定的好處,但它的不完整性必然會導致學生的殘缺發展。發展性評價作為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倡導的重要評價方法,是指“通過系統地收集評價信息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對評價者和評價對象雙方的教育活動進行價值判斷,實現評價者和評價對象共同商定發展目標的過程”,對于改革高中物理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評價內容綜合化
泰勒(R. W. Tyler)曾指出,評價過程在本質上是確定課程和教學大綱在實際上實現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然而,這種界定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以分數為主導內容的評價模式,忽視了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目的的指向,也沒有對課程、教學大綱、教育目標等的科學性作出明確闡述,因此,不適合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性評價。相反,格蘭朗德提出的“評價=定量描述+定性描述+價值判斷”的觀點,它不僅反映了評價內容的多元化、綜合化,而且更貼近發展性評價的內涵,有利于促進高中物理教學評價更加人性化、科學性、全面化。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評價往往把目光放在學生的終結性測驗和評價上,而且由于高中物理所帶有的理科范疇傾向,使得把評價的重點內容集中在定量領域,較少關注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方法以及情感表征。所以,高中物理教學評價應當及時轉換觀念,借鑒格蘭朗德的觀點,把評價內容從單一的知識技能評價轉換為統合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內容的評價范式,并把這種綜合性的評價方式運用到各個具體的知識點教學中。
二 評價方法多樣化
在工具理性價值泛濫的年代,科學受到了人們的頂禮膜拜,人們習慣于把一切東西都指向標準化和客觀化狀態,極端地反對人們的感官意識和外化的感情,因此,為了使得高中物理教學評價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公平、客觀、可測量,量化考評便成了其評價方式的代名詞,再加上高中物理本身具有的數理邏輯傾向,使得量化考評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學評價中根深蒂固。為了改變這種錯誤的單一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物理教學應當強調質性評價,把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三 評價主體多元化
發展性評價并非單純地指向學生主體的發展,而是對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種種表現進行綜合性的衡量和評價的過程。因此,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包括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體的多元化和對教師等教職人員進行評價的主體的多元化。長期以來,受到管理體制的影響,對高中物理教師進行評價的主體主要是集中在學校行政人員身上,而受到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影響,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的主體主要是高中物理教師。而由于單方評價的片面性、僵化性,使得對師生群體的評價出現以偏概全的傾向,難以完全對師生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作出評價。因此,高中物理教學評價主體應當逐步實現多元化,強調各個主體的參與性,注重自評與他評相結合,這不僅能夠促進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進行交流互動,從而做出更加客觀準確的評價,而且能夠極大地促進被評價者通過自我評價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
四 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
由于社會人才需求量的有限性,以及需求層次的高低比例不同,決定了現實的人才選拔制度是以甄別和選拔人才為主要功能而存在的,而高中物理課程作為社會人才選拔制度下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或指標,必然會服從于整體性的要求,無形中把學生按照學習成績的高低進行優劣劃分。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人本主義逐漸得到廣泛的認可,對人才的規格要求也逐漸趨向全面發展,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學評價要逐漸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改變過分注重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檢查,把發展作為評價的根本目的,關注師生在物理教學中的需要和要求。
五 結束語
斯塔費爾比姆指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所以,高中物理教學評價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創造性地運用發展性評價方式,使得評價始終為師生的發展服務,而不是學生的發展為評價的需要服務。
參考文獻
[1]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蔣建洲.發展性教育評價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劉茂軍、鄭曉光.在《物理教學論》課程中對學生實施發展性評價的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9(4)
[4]劉家訪等.現代課程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劉固本.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