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物理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還存在一些問題,這里僅提出一些整合的策略,構建一個有機整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物理教學 信息技術 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141-01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是指物理教學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物理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式。信息技術應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包括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學生則通過信息技術獲得豐富的、多樣化的教育資源。
一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意義重大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逐漸成為基礎教育其他學科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較好地利用上課時間,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更多的內容,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學習工具”。
現代化教育不僅必須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求,而且必須通過培養新型的人才來促進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近年來,現代通訊、傳感等高新技術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網絡、仿真、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進而為教育的信息化推進提供了可能。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物理教學,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研究視野。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如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視頻實物展臺、多媒體投影儀等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媒體在物理實驗中具有直觀形象、化小為大、化近為遠、改變時空、動靜變化、快慢可調、重復再現等功能,為以實驗為主要教學手段的物理學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對于整合物理學科教學資源、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 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問題與反思
李涅(2007)提出信息技術對物理實驗教學有多方面的作用,與傳統教學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優勢,但又提出和課程整合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一是技術的融入要體現教學目標;二是技術的融入要課程化,要有適當的課程切入點;三是技術融入的手段要隨具體課程需求而靈活組合;四是技術融入要配合課程設計思想,支持教學策略的實施;五是技術融入要面向教師、學生、資源三方的教與學的活動。李璐(2009)認為,將信息技術引入物理實驗教學中勢在必行。她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采用問卷調查、訪談、文獻研究對虛擬仿真實驗的效果進行了探討,發現虛擬仿真實驗能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注意指向性,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效果不顯著。
由于教師素質和學校條件等方面的原因,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有如下四點:一是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滯后。一些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或是一些老教師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而不愿學習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他們把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理解為將課本上的內容簡單地“移植”到計算機上去,由“人灌”變成“機灌”。二是實用性課件資源有限。課件是教學信息傳遞的載體,對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在實際整合過程中,許多教學資源不能被教師直接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三是在使用課件進行教學過程中,忽略了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地位。教學中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全部教學環節都由技術手段再現,用電子數據代替教師豐富的情感交流語言,用熒屏代替教師形體交流語言,與學生缺乏交流與互動,淡化了教學效果。四是在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中,忽略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雖然多媒體信息技術會給學生帶來許多外部刺激,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但它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方式。例如,傳統板書(公式和定理的推導、習題的講解、概念的闡述)能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所以傳統板書仍需保證。
三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策略
首先,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學習信息技術和方法,形成搜集、篩選和處理信息能力、課程開發整合能力、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課程要素的能力、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等,在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過程中,要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不能讓信息技術占用學生的探索、分析和思考的時間,要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多重刺激,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全面推升信息技術的有效性。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是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在物理教學中要有效地運用信息化技術,創設優化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涅.挖掘技術應用背后的創新價值——信息技術融合于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Z1)
[3]李璐.虛擬仿真實驗室應用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