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數學教學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堂教學又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主渠道,一節好的小學數學課應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突出數學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 數學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158-01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數學教學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堂教學又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主渠道。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數學課呢?一堂優質的課的標準是什么呢?
一 以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就要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著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不是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于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發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群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采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使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成為“居高臨下”的指導者,而應成為一個“平等的”參與者;教師也不應成為正確與錯誤的“最高裁定者”,而應成為一個鼓勵者和啟發者。
二 為學生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
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才能心情舒暢,才能使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才能敢想、敢說、敢于質疑問難。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雙邊活動過程。師生以什么樣的心境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體性。在教學中應對學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點“關愛”的指導,大膽地讓學生在學習的海浪中自由遨游,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學習的方法,有頭腦、有個性、有能力的學生才能應運而生。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六個允許”。即答錯了允許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發問;不同意見允許辯論;教師錯了允許補充;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課堂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的占用,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富有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和空間,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 在活動中學數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講。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1.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一節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教師要盡量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可以親自進行實踐,體驗成功和失敗。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動能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際關系,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教師要在交流和研討中營造一種民主的氛圍,使學生由被動地聽講變為主動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并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
四 突出數學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一節好的數學課的設計應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設計例題從學生的游戲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自己的探究,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運用掌握的知識去研究解決生活的其他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同時,設計的例題要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一堂好的小學數學課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讓每個學生適得其所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實現;在課堂教學中,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活動,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真正地把學生培養成21世紀的創造型、開拓型人才。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