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人參與了本校教師參加物理優質課大賽的準備和設計工作。這次比賽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頗多,受益匪淺。讓筆者深刻認識到思維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靈魂,是物理教學的根本;親自實踐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離開了思維方法和實踐活動,物理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素質的培養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這次大賽讓筆者對新課程改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真正體會到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學的實質。
這節優質課講“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受力”,既是安培力知識的延續,又是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運動的開端,為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做好了鋪墊,是高考中的重難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讓學生掌握好本節內容尤為重要。本節中的洛倫茲力的方向和大小是重點,由實驗結合理論探究洛倫茲力方向,由安培力的表達式推導出洛倫茲力的表達式,這一過程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機會,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這一過程,并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即猜想假設——推理——實驗驗證。
下面筆者談談觀摩的這節優質課的主要教學環節和感受。
一 復習導入新穎別致、切合主題,有誘惑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組織學生玩了一個小游戲——“你能讓線圈自己蕩秋千嗎?”由學生的回答,教師順理成章地復習安培力和電流定義的有關知識。然后結合游戲進一步提出問題,這一過程親切自然,觸發學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求動機和興趣,吸引了全體學生和各位聽課教師的眼球。
二 啟發性的有效發問
在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靈活地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熱情,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規律,展示了學生內在的思維過程。
引課時教師提問:“電流在磁場中受力,電流又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那么電荷在磁場中是否也受力呢?”引導學生由物理事實進行猜想,引起探索愿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時再做演示實驗更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完成由猜想到驗證的過程。將微觀過程直觀外顯,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微觀世界的存在。
接著進一步提問:“安培力和洛倫茲力的關系是什么?方向關系,大小關系又是什么?”逐步啟發學生由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斷計算找出洛倫茲力方向的判斷方法,以及理論推導出洛倫茲力的大小計算公式,然后用實驗驗證,徹底完成由假設猜想——推理——驗證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充分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最后提出以下兩個問題供學生思考與討論:一是洛倫茲力對帶電粒子運動的速度有什么影響?二是落倫茲力對帶電粒子做的功是多少?
整堂課特別重視學生思維,以問題貫穿課堂教學,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使抽象、難理解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以不斷發現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知識,鍛煉并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
由于洛倫茲力屬于微觀的力學范疇,抽象是其突出的特點。授課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認識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了學生認識問題的思維發展過程的階段性,借助實驗和復習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創設問題情境建立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讓問題和學生的已有知識相聯系,誘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促進新知識的增長。在探究洛倫茲力的方向和大小時,用動畫讓學生感知安培力和洛倫茲力的關系,體會微觀和宏觀的聯系,化抽象為具體,經歷了從直觀表現到抽象概括再到遷移性應用的思維上升過程。對于難點的處理采取由事實出發進行猜想→推理→推論→實驗的思維方法,采用實驗、誘導、點撥、思考、講解、推理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使知識掌握在學生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 注重學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由學生自主推導總結,得到的結論會更加自然清晰;注重思維的培養和知識的形成,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回答,教師使用了更多關愛的、鼓勵的語言進行評價,如“很好”“不錯”“你回答的和老師一樣”“繼續努力”等語句。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也體現了人文關懷,創設了民主、平等、科學的新型課堂文化。
可以看出,這一堂課的授課教師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整課體現出了教師本人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無論是在知識點的講解,語言的組織,還是在啟發學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在對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以及對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引導等方面都體現出了鮮明的特色。整堂課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下既讓學生獲取了知識,又提升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也使筆者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筆者會更加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