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現象分析
1.忽視數學語病現象
語言是人們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數學語言是以數學符號為主要詞匯,數學法則、定理、公式等語法規則構成的一種科學語言。就小學數學語言而言,抽象性是特點,科學性是原則,準確性是“靈魂”。然而,數學語病卻時有發生。
數學知識是數學語言的內涵,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實質是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掌握。一個對數學語言不能理解的人絕對談不上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在平時的教學中每位數學教師都要使用規范的數學語言,并幫助學生說規范的數學語言,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更能使課堂效率事半功倍。
2.板書零落現象
在一些公開課或觀摩課中,不難發現幾乎沒有板書,更沒有學生走上黑板的演算。即便不可或缺的一個課題也由小黑板掛出或用紙片貼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課件的使用,更主要的是板書的功能已被教師們忽視。而教學需要板書,數學課堂更應規范。
課堂教學的板書還涉及板書的時機等問題,執教者要做到時機恰到好處,書寫給予學生示范、啟發,顏色粉筆使用要凸現學生注意的焦點等規范問題。板書的教育功能不容忽視,它是任何教學手段都不可替代的。
3.過度使用探究式教學現象
提倡探究,排斥接受,認為只有探究才符合建構主義精神,這是許多教師的片面想法。而探究首先應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應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教學進程中,對學生的探究時機上一般要注意兩點:一是生活經驗,二是邏輯起點。應在矛盾和困難之中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尋找探究的方法,而不是時時處處皆選擇探究學習。
4.主導半遮面
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每位教師神圣的使命。在今天倡導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新課堂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多了,主動探索的空間廣了,但教師卻退避于課堂一角,為避免傳授、灌輸之嫌不敢多講解、多評價現象的也隨之出現。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就要在學生有疑問的問題上加以點播,在學生有需要的時候去指導,既不簡單告訴,也不含糊回避,做到點撥到位,指導有幫助,從而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反思,使主體與主導的地位相得益彰。
二 對布置和批改作業的思考
作業能及時反饋學生當天的學習質量,因此,筆者在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時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作業形式多樣。可分為口頭、書面、思考、制作、測量、觀察、調查等,力求能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第二,作業的內容要精選。要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重視系統訓練,體現梯度,做到題量適當,難易適度,并注意分層要求。嚴格按照上級規定,控制作業總量,減輕學生負擔。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
第三,作業的規格要統一。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地完成作業,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步驟清楚、書面整潔,養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第四,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當天的作業做到當天批改,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適當加入批語。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鼓勵性,書寫要工整。
第五,作業要及時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講評并予以糾正。對好的作業要加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沒有訂正錯誤的學生應進行面批或個別輔導。
三 努力方向
1.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是學齡初期的兒童,其心理特點是:感知事物還不夠精確,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較低,注意力還不夠穩定,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因此,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主要靠教師的講授,以教師教為主,教師講得多些,讀得多些,示范多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
教師要認真訓練兒童的學習規矩。讀書時,要把書放正,書與眼睛要相距一尺左右;寫字時,握筆姿勢要正確,頭要端正,眼與紙的距離要適當;讀書、寫字時坐的姿勢要端正等,使學生懂得學習的基本規范,逐漸養成好的習慣。
教師還要以訓練學生的學習常規為主,為學生獨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年級的兒童,剛開始識字、讀書、計算,一些學習的基本規則尚未掌握,更談不上自學,即使是到了二年級,認識了一些字,初步學會了一些計算,但理解能力較差,聽、說、讀、寫、算的能力都還要訓練,教師教一點、學生學一點,練一點,掌握一點。
2.小學中年級(三、四年級)教學
此階段為學生半獨立學習階段。經過低年級的學習訓練,中年級小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學習要求,初步學到了一些學習方法,應逐漸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知識面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過渡階段,因此,數學中的各項訓練都還離不開教師的具體指導。不過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有變化,在講、讀、示范各方面都要略低于低年級,要適當增加提問及其難度,適當增加獨立學習的機會,增加對學習方法的指導。
3.小學高年級(五、六年級)教學
高年級小學生要以學生的獨立學習為主。因此,教師主導作用表現為在直接教的程度上、時間上要減少。在啟發學生和提問的深度上要加強,提高思維訓練的難度,學生能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能舉一反三。
總之,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體現在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認識能力的日益提高上。從形式上看,教師的活動要少,學生的活動要多;而實質上,學生始終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我們應以理性的態度對待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重新審視規范,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