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校選修課的教學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及職業學校特色的形成與辦學模式的多樣化。本文通過對目前中職學校選修課比例逐步加大卻不容樂觀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思考,嘗試提出了中職學校更好地進行選修課教學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選修課 教學 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186-01
21世紀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是以職業學習者為本的,學校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應是為學生生涯發展的彈性化選擇提供可能,教師應用這個時代知識領域、價值領域中最高的成就、最有價值的文化來培養職業學習者。在目前的中等職業學校中,雖然課程不是學校教育的全部,但是課程卻是教育活動中不能被忽視的核心環節。在目前的中等職業學校中,選修課的教學方興未艾,中等職業學校選修課的設置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及職業學校特色的形成與辦學模式的多樣化。學生依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個性特長和學習能力、專業發展方向、就業目標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在選修課的比例逐步加大的同時,選修課教學過程也存在諸多問題。
一 中等職業學校選修課教學現狀
徐國慶的《職業教育課程論》一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論述:“對所有課程問題的思考必須依據兩個前提:一是學生學習時間的有限性;二是學習能力的有限性。若無這兩個前提,課程的開設就喪失了必要性。目前中職學校“選修課教學的目的本是加深、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要,但卻往往成為了教師充分發揮其個人興趣的空間,真正與學生就業密切相關、有價值的知識卻被擠到了“被人遺忘的角落”。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個別中等職業學校的現象,而是一種普遍性的問題。目前在中職學校,本應作為必修課的拓展與延伸的選修課,卻成為教師關上教室門自由發揮的天地和學生用來混學分的課程。
筆者從調查的中職學校選修課的教學現狀來看,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以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選不到的。有的是公共的,有的是專業的,有的耳熟能詳,有的卻聞所未聞。選修課的教學不是基于人才培養目標,而是基于本學校富余老師的開課能力。例如,電影欣賞、對聯賞析、硬筆書法、十字繡制作、古典小說人物鑒賞、語言表達、禮儀修養、詩詞賞析等,這些課程基本上是教師比較好掌控的、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學生熱熱鬧鬧就可以修到學分的課程,這些簡單的選修課忽視了學習時間的有限性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有限性。
從教學管理層面上看,選修課基本上是安置在下午自習課的時間段,學生在選擇課程時有盲目性和偏向性,就易避難,持消極應付的態度,“混學分”的現象普遍,甚至于選而不學。中職學校的部分教師和班主任比較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對人文素質培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選修課重視不夠,并且對交叉、邊緣、新興學科知識或技能掌握得不夠,缺乏駕馭教材的經驗,還有部分教師上課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教學安排,選修課的學期考核大多以出勤、課堂作業或簡單的開卷考試結束。這種“寬進寬出”的做法使得選修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也使得選修課處境尷尬。
二 中等職業學校選修課教學思考
1.加強課堂與選課管理
學校每學期的選修課都在選課前公布課程的內容、教學目的、任課教師簡介、課程的學分、上課時間及選課程序等,便于學生對該課程的了解。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知識基礎、專業特點、今后的發展方向并結合班主任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選課名單一經確定,學生不能隨意退課、改選或增選課程。
2.推進專業特點,加大教學投入
選修課的課程設置方面要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職業學校的自身特點,積極推進具有專業特點、引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師授課熱情的課程,選擇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加強教學設備的投入,使教師能夠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增強直觀教學的效果。
3.加強教師培訓
選修課的設置對教師知識的深度、廣度以及專業技能都提出了挑戰。為了提高選修課的質量,可聘請有一技之長的專家能手、技術人員擔任選修課的教師,也可以聘請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或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作為兼職教師或客座教師,即由實踐指導型教師組成兼職教師隊伍。
中職的教育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而開設選修課是優化課程結構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實現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指出的:建立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教學制度。
對于中職一線教學的教師們來說,能更好地進行選修課的教學是其奮斗目標,也是實現培養高素質適用型人才的保障和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基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改進,學會借鑒一切有利的經驗。在學生學習時間和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面前,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將精力與資金投到較好的選修課上,指導學生正確選取適合自己的選修課,充分發展其個性特長,以個性特長的發展來帶動其全面發展,讓學生明白在學校學到的任何一項技能都可能使自己終生受益,為學生們創造更好的成功的收獲平臺。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江蘇省教委.關于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Z],2007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