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是培訓黨的領導干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干部的主陣地、主渠道,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陣地和黨性鍛煉的熔爐,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部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這對我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在全面提高黨政領導干部素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加快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成了基層黨校的新課題。
一 堅持黨校姓“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
1.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系統教育
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以來提出的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統一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面創新。十七大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落實到今后黨校的教學工作中,就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黨校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學的重要內容,使各級領導干部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問題上,真正做到堅定不移。
2.突出科學發展觀的系統教育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此,各級黨校應抓緊對學員進行深入、系統的科學發展觀教育,增強各級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3.突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以及“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教育
十七大圍繞大會主題不僅突出強調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問題,而且具體闡明了朝著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問題,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黨校要根據學員“缺什么補什么”和“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要求,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新要求以及“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大力加強黨政干部必備的各類知識的教育和培訓,特別要著力加強對學員執政能力的訓練,努力提高各級干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本領,更好地承擔起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歷史重任。
二 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整體教學科研水平
傳統的黨校教育側重于宣傳黨的基本理論、方針政策和傳授文化知識。這個模式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發揮了積極作用,極大地促進了干部隊伍理論水平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對提高領導干部執政能力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必須認識到,當前新的形勢下,傳統的黨校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領導干部發展的新要求。
1.科學設置培訓課程,豐富培訓內容
當前,基層黨校課程上設置了遠、大、空三項課題。基層黨校的教員往往對國家的權威數據掌握不全、對全國的形勢分析能力不夠、對理解國家政策方針學習不夠深入等。與其如此,不如把對本市的市情研究和對干部的素質與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內容。拓寬課程涉及領域,豐富培訓內容。
2.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增強教學吸引力
改變以往講授式為主的教學模式,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實現知識培訓向能力培訓轉變,政治培訓向全面發展轉變,灌輸式培訓向互動式等多種培訓方式轉變。主要分以下幾種方式。一是研討式。針對重大思想和重大事件,展開研討式教學。二是辯論式。對待問題,學員因為涉足領域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觀點,辯論式教學以反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為特征,辯駁問難,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在辯論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素養。三是換位式。學員來自不同崗位,都是有一定領導職務,并有豐富的知識基礎和實踐工作經驗。選擇一些突出的學員作為臨時教員給所有學員上一個課題,可以讓其他學員和教員分享實踐經驗。四是案例式。案例式教學在加深學員對重要觀點、原理的理解,調動學員積極性,提高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三 挖掘黨校干部培訓的獨特優勢,培養核心競爭力
黨校與其他高等院校和培訓機構比,在干部培訓工作中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只有充分挖掘、培養核心競爭力,黨校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培訓環境下發揮主陣地的作用,才能促進黨校進一步發展。
黨校是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學校,是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其發展定位得到了各級黨委的高度重視。從延安時期起,黨就一直有著利用黨校來加強全黨的學習、統一全黨思想、加強黨性鍛煉的光榮傳統。黨校作為傳播黨的聲音、統一黨的思想的重要渠道,對黨的方針和各級黨委的決策有著更為精準的把握和更快捷的傳達。同時,黨校與其他部門間有著長期的工作合作,為黨校開展調研、科研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條件。相比社會上其他培訓機構和高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黨校教育和科研主要是從理論聯系實際的角度開展,解決領導干部關心關注的社會現實問題,區別于高校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教學。因此,基層黨校應該更關注深入理解黨的重大理論,解析當地的現實熱點、難點問題,提出前瞻性、對策性的研究和教學,為當地黨委政府發展建言獻策,不斷涌現新的科研成果,黨校工作就會得到重視和支持,黨校地位才會得到社會的承認,黨校的智囊團地位才會確立,黨校的理論優勢才會真正得到發揮。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