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實現課堂教學的主體化、活動化、民主體、情趣化的“四化”,談了提升課堂效益的途徑,改變教學觀,讓課堂更精彩有效。
關鍵詞:主體化;活動化;民主體;情趣化;課堂教益
在讀“優秀教學心得三十七——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時,對其提出的“四化”深有同感,比對我的教學現狀,我有所反思。
一、以生為本,努力促進課堂教學的“主體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原先的教學中,我問,學生答,學生答不出,我則代為回答,學生被動、消極、有壓力。教師在上課中也感到壓抑,激情難以釋放,甚至覺得教學無趣等。如:堅持實施小組自助合作式學習,分組討論,在組長的組織下,依次發言,記錄、總結、匯報,職責輪轉,學生人人有責,有任務。另外,學生評價、總結、補充,相互啟發,自主求知,拔高各類能力,使學生在動手、眼、口、腦中學會創新。
秉承此點,我還做了一些探索,如“小老師方略”。學生自己按布置收集相關故事情境,設問分析等,把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生需要,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取信息,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德育為首,堅持課堂教學的“活動化”
思想品德課是德育課,德育是什么?德育是通過活動展示其目的和魅力的一種教育形式。如,學習九年級思想品德《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這一節時,設計了四個活動環節:(1)繪制自己的理想之樹;(2)分析探討“理想的作用”;(3)理想與現實的差距;(4)通向理想之路。由四組學生負責主持,環環相扣,自成一體,使課堂呈現方式多樣,也滿足了學生話語權,不斷滿足學生現有發展水平和自身期望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需求,不斷地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互相促進的精神追求,起到了教書育人的良好效果等。
三、換位思考,落實課堂教學的“民主化”
身為年級組長,又是一名老教師,“威名早已遠播”。學生懼怕,擔心不已。工作多年,也許早已有了職業倦怠,見學生答不出,答不對或不答等,便有些著急,于是對學生訓斥或嚴肅批評等,而學生人人自危,不敢回答,怕答錯,怕……對此,我似乎不相信,不理解,更不能接受,為此煩惱不已。讀了此書,明了“自由是課堂教學民主的最高境界”。通過精心策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主體性作用,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快樂,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四、以人為本,增進課堂教學的“情趣化”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課堂教學是他們生命歷程的組成部分,理應充滿勃發的生命力,而且對學習的效率又取決于我們對學習的態度,取決于我們的內心感受和體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學習的興趣。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的。
由于我們已適應授課的程序化,缺乏創新、創造,使得課堂機械、沉悶,缺乏生氣與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使教師厭教,學生厭學,惡性循環。改進之處就應從增進課堂教學的“情趣化”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如:小品表演、美文欣賞、知識競賽、故事續寫、動漫天地等。比如,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設置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幾名學生身著民族服飾進行一些簡單的表演,讓其他學生斷定這些角色分別代表了哪個民族,并補充說出其他四個少數民族名稱。表演的學生積極性很高,其他的學生感到新穎,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師因勢利導,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多加賞識與激勵,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充分挖掘教材的潛能等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時,展示了課文中的例子:四名剛剛大學畢業的青年人,為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戰爭的電腦游戲軟件,憤然向外資公司提交辭職申請。其中一名大學生說:“在外資公司工作,既是一種待遇,更是一種考驗。我們中國人應該懂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是不該做的。”然后追問學生:(1)作為外企員工,他們遇到了什么考驗?(2)他們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選擇?(3)他們怎樣做才是對國家負責?之后組織學生合作探討、交流發言等。經過這樣的安排,終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學生明白了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們應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表現出對祖國、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
總之,必須重新全面認識課堂教學,立足“四化”,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孫家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