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教學做合一”,他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實際。思想品德課程新教材比以往更具有可操作性,與學生的聯系更為密切,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給教師和學生留下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將生活與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結合起來,密切二者之間的聯系,樹立“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觀,實現教育教學的生活化,達到提高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以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建構基礎,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生活體驗,以學生能夠接受和樂于參與的方式組織和表述教學內容,從層次不同的系列開放性情境作為學生活動的素材,要求思想品德教師樹立新觀念,創意新教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踐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生活中收獲,即教學方式活動化,活動內容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也就是要注重教學中學生的生活實際,根據生活中的事例找到教學的切入點,用生活中的思想去學習思想品德知識。本人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教育生活化的初步實踐。
一、新課引入的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動力,能使學生的各種感覺處于活躍狀態,可有效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倍枷肫返抡n教育理論性較強,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地傳授知識,學習那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習過程就會變得非??菰餆o味,學生難以提起興趣。如果將思想品德教學中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難懂的問題形象化,枯燥的問題生活化,無疑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將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素材引入新課是個很重要的途徑,它既可以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是社會熱點問題,或者國內外重大事件,使新課貼近生活,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系生活實際,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學情境的生活化,調動學習積極性
教育就是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生活中學習,通過讓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或者間接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從過去的書本式學習、說教式學習走向生活式學習。因此,教師應該通過教學情境的生活化,引導學生從外界事物和周圍環境中學習,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獲得有用的知識。教師可以創設與課題相關的生活情境,使課堂更加接近生活,表現生活,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其感知和體驗能力。比如,在講“公平”這一課時,先讓學生思考并討論;在生活中有哪些公平現象?有哪些不公平現象?你在生活中受到過不公平的對待嗎?你不公平地對待別人嗎?通過這些生活化的問題進而導入到教學主題的探究:什么是公平?如何理解公平?公平有什么作用?個人和社會為什么需要公平?這樣安排教學不僅突出了重點和難點,也大大激發學生思維,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
三、課外實踐的生活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美國教育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了;我做了,我懂了。”通過這句話可以知道,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不能僅讓學生做聽眾,而應組織學生多看、多說、多做、多參與各種活動,讓學習的過程變成體驗的過程。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到社會大生活大環境中去開展有目的的采訪、調查、訪問等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把有關教學內容生活活動化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可以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實現從教室到社會的轉移,讓學生有意識地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進而利用掌握的知識指導自己去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可持續發展戰略”之后,可以讓學生開展課外拓展活動,讓學生到社區去調查:有哪些破壞環境的做法?有哪些環境污染現狀?這些問題會造成什么后果和危害?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什么要求?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并指導學生想出解決的方法,制訂解決的方案或建議等。
四、教學評價的生活化,健全學生的人格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評價生活化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體表現在學生身上,就是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課的評價不能是一個單一的評價,必須是一個綜合的、多元的評價,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的評價既要重視學生的書面成績,又要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既要重視學習結果,又要重視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業的評價,更要重視對學生參與各種活動過程的情感、態度、意志品質、學習方法、創新意識、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使教學評價基于生活,充滿生活化的特點,進而為學生所接受,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在教育教學中,本人對學生的評價都是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表現方面進行的,盡量使教學評價科學合理。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教育是生活的過程,不是為將來的生活準備?!苯逃齺碓从谏?,并服務于生活,教育只有滿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生活是學生主觀認識的素材,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不能脫離生活,脫離了生活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融入生活才能緊跟時代的腳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 湖南省懷化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