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畢業至今,我一直擔任英語教學工作,在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認真授課,熱情輔導,按時按質批改作業,盡心盡力完成各個教學環節。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終于總結出了一些自己的經驗。
首先,我認為備課是最重要的。課備好了,上課效果就好,反之,則不好。記得2010年我第一年教七年級,幾乎每次都是拿起課本就去上課,很少靜下心認真備課,因為總感覺自己已經教了五年的初三了,成績都不錯,七年級不用備課也能教好,但事實并非如此,年終考試我班考了全校倒數第一。我非常傷心,然后認真反思,總結教訓,2011年我又撿回了曾經的榮譽——全校第一名,在縣里我也獲得了輔導獎,2012年繼續保持,同時也得到了校領導的認可和贊同。另外除了備好課之外,我還備學生,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學習好的提問難一點的問題,一般的學生提問簡單的問題,要讓學習好的學生得到提高,學習差的學生找到學好英語的自信。
其次,要重視作業評語。在課堂上,老師不可能對學生一一提問,也就是說照顧不過來,但批改作業時面對的是單個學生,這就好辦多了,正好彌補教學的不足。所以,在作業評語方面真的花費了我不少心思。班里的前幾名學生的英語成績自然也很好,像三班的劉一凡、楊譚斌,四班的許亞晴、馮苗苗等,我慣用的是“Good!”“Wonderful!”或“Excellent!”等簡單的英語單詞來批注;對于作業稍有進步的學生我會寫:“much better than before!”“come on,you are geeat!”對于膽小的,上課不敢發言的學生我會寫:“please be brave,you can!”對于作業潦草的學生我會寫:“You are very beautiful.Why not make your handwring beautiful too.”……
如果學生翻開作業本,看到只是簡單的錯對號,他們會直接把本子仍在一邊,久而久之,他們就不看作業本了。還有寫評語時一定要用學生學過的詞匯和句型,這樣學生才愿意看。
再次,英美文化的重要性。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很注意英美文化的穿插,比如,西方飲食、衣著服飾、西方音樂等,以此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上課前,我一般會講些英美笑話,以活躍課堂氣氛。課堂中我也會適當補充,如,在講到七年級上冊顏色那一課時,我添加了一些英語習語。I tell a white lie.是“我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而不是“我撒了一個白色的謊言”;green house是“暖房”而不是“綠房子”;green hand是“新手”而不是“綠手”;black tea是紅茶而不是黑茶。這些知識盡管對于我們這些老師來說是常識性的問題,但對于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說卻是刺激而新鮮的。這樣既學到了新知識,又增加了對英語的興趣。
總之,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哪一環做不好,學生都學不好。當然我也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所以要不斷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提升自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作者單位 河南省清豐縣馬村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