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造高效課堂必須要改革當前的教學法,根據國內課改名校的經驗,成功的教學法大都是以“自主學習”為核心。從“自主學習”教學法的可行性及特征入手,詳細闡述了“自主學習”教學法的核心——“導學案”及保障措施“章章清”,力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合作精神,讓學生緊張、快節奏地完成自學任務,達到課堂效果的最大化,減輕課外負擔,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自主學習;可行性;導學案;章章清
當今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主題是“自主學習”。在教學論領域,“自主學習”教學法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而在學習論領域,“自主學習”則被看成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減輕課外負擔,而且能為其今后發展的奠定基礎。
一、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法的可行性
在我們的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在講臺上講得滔滔不絕,甚至是講得聲音嘶啞,而學生卻平靜如水,甚至昏昏欲睡,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課堂遠沒有達到教師預想的效果。怎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這是課改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本人認真研究了國內課改比較成功的幾間學校:河南省沁陽市永威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遼寧沈陽立人學校的整體教學系統和“124”模式,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模式等。在這幾套成功的課改模式里,“自主學習”是核心,在教學過程中變教師“講”為學生“學”,變教“書”為教“學”,變灌輸知識為指導學習方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以上課改成功的學校看,“自主學習”教學法具有可行性、高效性。因此要打造高效課堂,必須改革教學法,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法。
二、“自主學習”教學法的特征
認知“自主學習”教學法的特征,是教師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法的前提!
“自主學習”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其中,教師的指導是前提,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主體。初中化學教學不僅要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不僅“會學”,而且要“課堂高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如果不“會學”就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課堂不高效”就不能減輕課外負擔,那么了解社會、思考、動手的時間就沒有了。因此,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自主學習”教學法的特征是:課堂上,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教師檢測自學效果,從中發現學生在自學當中沒有學懂的疑難問題,這些問題學生個人解決有困難,這時,教師再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也有了合作的內容(自學當中出現的問題)、合作的目的(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合作的方式(更正、討論、教師講評)和合作的對象(同學、老師),最后還是”自主學習”。
三、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法的操作方法
1.“自主學習”教學法的核心——導學案
導學案是“自主學習”教學法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
【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師生在一堂課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標準。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自主學習”教學法強調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多元目標的整合,所以,學習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保證讓學生打一場有目的的仗,自主學習的效果才會高。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自學時有一個側重點,給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
【自學指導】
學生的自學要以教師有效的指導為前提。指導不當,就會無效、無序,甚至把自學引入歧途。自學指導一定要具體,讓學生明確四方面的內容: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時間、自學時思考的2~3個問題。這樣能讓學生立刻進入緊張的自學和思考,提高自學效率。
【學習過程】
(1)看書(自學):看書的時間可以變動,內容多學生沒看完,時間可延長,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全部看完了就可以結束,但時間應在10分鐘左右,一般不宜過長,要讓學生緊張、快節奏地完成自學任務而不能拖拖拉拉。學生看書時教師不宜多講話,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般要讓學生獨立看書,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在課本上用紅筆做上“記號”,在答案下畫線,在重點詞語下加著重號,難點、疑點畫問號。
(2)回答:學生看完書后回答自學指導中的思考題,教師可有意找成績不好的學生回答,若答錯了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要再找其他學生來回答,直到得出正確答案。這樣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緊張的思維。
(3)引導探究(無實驗時該步省略):初中化學在學習新課時,往往有演示實驗,在以前我們經常是教師演示完,再總結現象、原理,最后讓學生記。而在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法時,演示實驗要隨機抽兩位學生上講臺操作,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動手能力,教師只在旁邊引導、點撥,提醒其他學生要認真觀察現象及操作方法是否正確。實驗完成后,先讓學生來思考現象、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之間可以討論。然后再找學生回答,這樣可保證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且學得緊張,自然效果就好。
(4)檢測:檢測題要印在導學案中,一般題量在3~5題,教師在檢測題上一定要多花工夫,檢測題是發現問題的載體,是自主合作學習的內容和目的。因此,檢測內容要以當堂課的知識點為主線,檢測題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要有利于了解學情,又要便于教師由個別到一般總結歸納,且題目不宜太難,否則就會降低學生的自學積極性。
要鼓勵學生認真看書,比誰自學效果好,比誰能做對檢測題。這樣自學就變成了檢測前的準備,也是考前準備,學生的自學就會緊張高效。教師在檢測時,應面向全體學生,但要側重學困生,這樣做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把培優補差落實到課堂上。教學就是要針對問題教,要解決問題,而發現問題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如果教師只讓優秀生回答或板書,那就會掩蓋問題,學困生的問題就不能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果等到課后再去補差,則會耗時費力不見成效。非選擇題一定要讓學生去黑板板書,錯誤的地方教師不宜表態,要讓學生來更正,這樣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緊張的思維,在更正過程中讓學生討論,盡量讓大家暢所欲言,讓學生自己來解決檢測中遇到的問題。
最后教師作出評價、補充,教師評價不能只講答案,而應引導學生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并幫助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預防學生走彎路。
【訓練案】
訓練案是指當堂完成課堂作業,其目的有二:一是檢測每個學生是否當堂達到了教學目標;二是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作業反饋回來的信息,了解哪些學生已經達到了教學目標,哪些學生還需要課后單獨進行輔導,并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處理。
操作要領:課堂作業的時間10~15分鐘。課堂作業的內容要以本節課的知識點為主。課堂作業要有代表性、適度和適量,課堂作業要低起點、多層次,有必做題、選做題確保能在下課之前完成,不宜做太多的拓展,讓學生能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自主學習”教學法的保障——“章章清”
河南永威學校實施的是“四清”工作,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實施“章章清”。就是普查本章所學知識,并一一過關,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像考試那樣緊張地學習,提高效率,當堂能理解、記憶知識,當堂完成作業,力爭不把問題留到課后。“章章清”的對象是每一個學生,但重點是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特別關注最后幾名學生,每章教師都要親自查,力求人人過關。
“章章清”以試卷形式考查學生,且分基礎題和提高題。基礎題人人要過關,提高題對部分后進生可放低要求,但只出35分鐘的題量,發下試卷時,前10分鐘學生不能動手寫,只能看題。這樣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迅速地把題目心做一次,不會的題就抓緊時間看書、速記。這樣一來這10分鐘就變得非常高效,學生也非常緊張,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0分鐘后,才能動手答題,時間一到,馬上收卷,絕不能拖堂。對“章章清”清不了的學生,可利用早讀清,再清不了的學生,要聯系家長,要求家長在雙休日督促子女復習,完成“章章清”。這樣一來,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就非常認真地學習,不想麻煩家長,都想在課堂上一次過關,因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保障了“自主學習”教學法的效果。
總之,推進素質教育,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法,學生在課堂上就學會了,練習了,鞏固了,課外負擔就減輕了。這樣,課外時間還可以給學生,就像溫家寶總理說的,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
參考文獻
[1]蔡林森.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大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