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早期ICU監護治療應用于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監護組和常規組,前者在早期直接進入ICU內進行監護治療,后者進入普通病房進行常規治療。結果:監護組死亡率2.56%顯著低于常規組15.38%(P<0.05);監護組實施各項救治所需時間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均P<0.01)。結論: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早期ICU監護與治療,療效顯著,縮短了各項救治所需時間,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ICU 早期 重型顱腦損傷 療效【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14-02
重型顱腦損傷是常見的外科臨床疾病之一,由于外力作用致使患者的顱腦組織結構受到嚴重損傷,具有很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39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行早期ICU監護與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男48例,女30例;年齡19-64歲,平均年齡(39.2±6.4)歲;入院時GC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4-7分。交通事故傷36例,高處墜落傷22例,硬物擊打傷17例,其他3例。隨機分為監護組和常規組,各39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受傷原因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監護組重型顱腦損傷發生后在早期直接進入ICU實施監護與治療,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身體癥狀、血氧飽和度及呼吸功能等進行有效的監護與護理治療,并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及顱內壓監測情況,實行開顱手術、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等;常規組進入普通病房實施常規方法治療。
1.3 療效評價。按照GOS評分(格拉斯哥預后評分)[2],1分為植物生存;2分為,意識清楚,生活自理困難,重度病殘;3分為生活自理,中度病殘;4分為恢復良好,輕度病殘;5分為生活恢復正常,有輕度精神障礙。其中GOS評分1-3分為預后惡劣,GOS評分4-5分為預后良好。
1.4 統計學方法。SPSS18.0處理,組間t檢驗兩組間的差異,X2檢驗在P<0.05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項救治措施所需時間。監護組組病情變化CT復查、人工氣道建立、術前準備、高熱癥狀減輕所需時間分別為(5.4±4.7)min、(13.2±5.2)min、(38.5±11.4)min、(3.9±2.6)min;常規組分別為(16.3±5.6)min、(29.4±6.8)min、(57.4±13.9)min、(11.3±4.2)min;組間比較均差異顯著(分別t=9.3107、11.8182、6.5656、9.3555,均P<0.01)。
2.2 道格拉斯預后評分。監護組GOS評分預后惡劣9例(2分2例,3分7例),占23.08%,預后良好31例(4分13例,5分17例),占76.92%;常規組評分預后惡劣18例(1分3例,2分7例,3分8例),占46.15%,預后良好21例(4分9例,5分12例),占53.85%。組間GOS評分比較差異顯著(X2=4.5882,P<0.05)。
2.3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死亡率。經MES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析,監護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8.74±2.51)分,常規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7.49±6.37)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t=7.9810,P<0.01);監護組死亡1例,占2.56%,常規組6例占15.38%,組間比較差異顯著(X2=3.9138,P<0.05)。
3 討論
ICU作為特殊的監護病房能夠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并監測藥物的治療效果,有利于治療方案的選擇及預后狀況的評估,對急重癥患者的治療與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多數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就診時表現不同程度的反射消失、意識障礙,中樞性呼吸衰竭等誘發低氧血癥,腦脊液、嘔吐物等引起氣道阻塞,外傷性腦出血等出現低血壓、貧血等,且隨著時間及病情的變化,患者的腦細胞水腫、神經功能損傷等癥狀會進一步加重,這些因素增加了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3]。所以,在早期實行ICU監護與治療,能夠提高該類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狀況。
本文對我院39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早期實行ICU監護治療,并與同期39例行常規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監護組死亡率為2.56%,顯著低于常規組15.00%(P<0.05);同時監護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P<0.01)。說明實行早期ICU監護治療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的低氧血癥,并建立有效的人工氣道進行糾正;還可采取低溫控制等措施,減輕患者的繼發性腦神經元損傷等。監護組實施各項救治措施所需時間比均顯著短于常規組(均P<0.01)。說明實行早期ICU監護治療能夠較好的監測患者的癥狀變化情況,及時發現有關的疾病癥狀,因而能夠實施及時有效的對癥治療,為挽救患者的生命爭取了寶貴時間。ICU擁有先進的診斷、監護等設備,而且能夠動態、連續的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與普通病房相比,其治療方法及技術也更具有優勢,因此,更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早期ICU監護治療應用于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治療,可以縮短各項救治所需時間,減少患者神經功能損傷評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參考文獻
[1] 段鵬凱,黃英,蘇磊.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能量平衡及影響預后的因素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2,24(5):260-264
[2] 劉茂堂,張敬芝,王澤.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入ICU治療的預后研究[J].中外醫療,2012,1(2):50-51
[3] 黃永誼.重型顱腦損傷員圓源124例臨床診治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