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附屬醫院,作為醫學生的主要培養基地,同時也是高素質行業人才的主要陣地,研究探索如何加強高校附屬醫院的行風建設,對一代代醫務人員醫德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和使命,也是堅持黨對醫院工作的全面領導的基礎工作;研究目前高校附屬醫院的行風現狀,剖析其深刻原因,并提出以黨風帶醫風,使高校附屬醫院的行風建設體現高素質、高標準,成為行業的正面典型,發揮示范作用。
關鍵詞:醫院 黨風廉政 行風建設【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19-02
近年來,醫療行業暴露出種種涉及面廣、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醫院的行風建設成了當前社會議論和人們關注的焦點;醫患矛盾空前激化,惡性事件時有發生,醫院的行風建設態勢更加嚴峻、情況更復雜。高校附屬醫院依托高等學府,主動開展研究、積極實踐探索,全面加強醫院行風建設,對促進行業和諧發展、保持黨和政府始終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凝聚黨心、民心有著重要的意義。
1 高校附屬醫院行風建設的現狀及特點
1.1 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滑坡,部分醫務人員忽略自身的職業道德和修養,不能嚴格約束自己,一切向錢看,利用工作之便和病人就醫的需求,公開或暗示病人索要紅包;安于回報,接受吃請。
1.2 醫院工作人員服務意識錯位,服務過程中態度生硬,服務意識淡薄,醫療作風粗疏、責任心不強,醫患溝通不良,醫患關系緊張。
1.3 防御醫療、過度醫療行為泛濫。在用藥上,給病人開大處方、濫用抗生素;在檢查上,撒大網,不考慮病情的真實需要,為追求經濟利益,不必要的檢查、貴重儀器檢查泛濫。
1.4 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現象嚴重。一些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利用各種權力,在臨床診療、藥品、器械、醫用耗材采購、基建工程等方面收取回扣提成,導致醫療腐敗現象的滋生。
原因分析
2.1 高校附屬醫院的公益性弱化。經過20年醫療體制的改革,醫院經營成本不斷提高,目前作為公立醫院的高校附屬醫院,其運行機制主要靠向群眾就診收費維持運行和發展,這就導致了附屬醫院不可避免地增強追求經濟效益的動機[1];政府的財政補貼占醫院的比重連年下降,醫院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提供較多的低收費服務和免費醫療服務。
我國對衛生事業性質定性為“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社會和百姓對其有著公益性的要求。這種矛盾對立也導致了醫患關系的畸變,醫患關系變成了買賣的雙方,彼此站到了對立面,而不是共同戰斗、對付病魔的良好、互信的關系。事實上,醫務人員只能是向廣大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卻并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而很多疑難疾病難以醫治和解釋,也不是支付了報酬就一定能得以治愈。
2.2 行業管理與監督制度存在缺陷。現階段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醫療衛生行業壟斷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優質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醫療衛生管理制度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醫療機構內部和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競爭機制沒有形成,使得醫療衛生服務成為典型的賣方市場,各大醫院缺乏面臨生存競爭的迫切壓力而不斷完善的動力,難以保證良好的醫德醫風;藥品定價機制不夠完善,藥品價格虛高,給回扣、提成等不良行為留下了空間,在藥品購銷環節利益得到層層瓜分。
2.3 高校附屬醫院定位的偏差。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部分人對醫學的根本目的認識不清,脫離我國衛生資源的實際狀況,將一些商業原則過度的應用于醫療衛生領域。一些醫院的領導在辦院方向和業績評價上出現認識的誤區,認為市場經濟下,醫院的運作要按市場規律,出現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辦院理念。這就導致了醫療機構注重硬件建設,忽視內涵建設,發展模式粗放,過度關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添置大型醫療設備儀器,追求硬件升級和醫院規模膨脹,對黨風廉政建設、行風建設、內部管理重視不夠,存在內部管理差、服務質量差。
2.4 醫務人員價值觀不正確、責任意識不強和工作態度不端正。醫療行業在社會行業中不同于其他,它是以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的重塑為己任。但在預防和診療工作過程中,亦存在企業生產活動的一般特征。由于受到社會環境以及社會變革的影響,加上醫療勞務價格的不合理,因對衛生事業的定位具有社會公益性,進而就認為“衛生服務”不必遵守價值規律[2],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得不到尊重及合理的體現,心態逐漸失衡,在市場經濟各種意識形態的沖擊下,醫務人員職業價值觀出現混亂,拜金主義抬頭。
2.5 觀念陳舊與服務宗旨錯位。醫務工作具高度專業性、獨立操作性的特點,決定了在醫療過程中,主動權掌握在醫方手中。部分醫務人員服務觀念陳舊,不能適應新時期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不能換位思考,對患者這一困難群體缺乏最起碼的同情心和責任心,造成錯位。
2.6 紀檢監督意識淡薄。醫院的紀律檢查部門,對醫院行風建設的認識不夠全面,監督機制不夠健全。面對行業出現的新問題新特點,沒有新舉措。在行風建設的宣傳教育上存在重視不足、力度不大、形式單調,針對性和實效性較差的問題。
3 對策
高校附屬醫院在我國不同層次的醫療機構中,定位屬于公立醫院,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在充分地認識各自職責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改革對高校附屬醫院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設計符合基本醫療服務的支付和補償制度。作為高校附屬醫院自身,必須維護其公益性,認清社會功能責任,認真抓好行風建設,做好一代代醫務人員醫德的培養工作,在行業作風建設中體現高素質、高標準,成為行業的正面典型。
按照我國醫院的領導體制,目前高校附屬醫院中,黨組織的主要工作是政治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因此要做好高校附屬醫院的行風建設,要以黨風廉政建設為首要環節,抓好黨風帶醫風。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3.1 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關鍵在領導,尤其是黨政一把手,要認識到位,切實把黨風廉政建設、行風建設、職業道德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明確醫院的辦院宗旨,不能僅用一些經濟增長指標來衡量醫院的發展狀況,對醫生的評價也不該僅由醫療收入來評價;同時更要廉潔自律、做好表率,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健全完善黨風廉政建設管理體系,設立管理機構,日常工作有專門辦事部門;同時要落實責任制的考核工作,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將黨風廉政建設、行風建設情況與業務管理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核。
3.2 發揮制度反腐的作用。大力加強制度建設,推進體制創新,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加強對高校附屬醫院職務權力和職業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規范權力行為,制約權力運作,從而保證權力沿著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運行,構建不能腐的制度環境。
3.3 加強思想教育。一是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幫助廣大黨員和職工群眾提高理論水平,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二是加強職工的思想道德修養,強化救死扶傷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行為教育;改變工作中不負責任、紀律松散的工作作風,培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道德高尚的醫療行業新風尚。三是堅持搞好法制教育。通過組織學習《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民法通則》等法規,以專題講座、觀看警示片、參觀監獄等形式警示醫務人員,使其懂法、知法、守法,在醫療活動中維護醫患雙方的利益。
3.4 加強法規管理。首先把住重點環節,如對群眾關注的藥品、設備、耗材采購招標熱點問題程序公開、信息透明、過程陽光,用法規制度管人管物。其次,要加大處罰力度。對收取回扣、私自行醫等現象,嚴格執法,確保法規的嚴肅性,才能遏制不正之風的發生和蔓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刑法修正案(六)》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的規定,對醫院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行為,明確罪與非罪的界限,嚴格執法。
3.5 加強監督約束。完善各種監督制約機制。在加強紀檢監察審計、職工代表大會、院務公開、行風評議等相互結合的院內各種監督基礎上,注重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依靠群眾力量,加強監督的力度和廣度,使各項監督制度化、經常化。
黨內: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實施綱要》和《黨內監督條例》。醫院的紀律檢查部門要把行風建設放到事關醫院建設大事上認真對待,進一步界定醫院工作中“三重一大”的范圍,不斷規范醫院領導集體研究決策的程序。紀檢監察部門要主動參與和監督醫院重大的經濟活動,對藥械、設備耗材等大宗物品的采購和基建工程等招投標工作,要源頭參與、全程監督,做好職業權力廉潔風險防控、職務權力風險防控、供應商誠信管理、改進患者滿意度四個關鍵環節的工作。
黨外:采取多種形式滿意度調查,增加醫患之間信任度。利用查房、訪談病人、征求病人意見等方式廣泛征求病人意見。通過行風投訴箱、醫德醫風意見簿、舉報電話,拓寬病人投訴舉報渠道。通過全面的調查反饋,強化患者監督、群眾監督、社會監督,不斷規范醫療衛生秩序,凈化醫療衛生環境,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維護黨的形象。
3.6 嚴懲不貸,提高腐敗風險與成本。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必須從嚴懲提高腐敗的風險和成本。切實加大查辦違規違紀違法案件的力度。認真執行衛生部關于《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違紀違規問題調查處理暫行辦法》(駐衛紀發[2011]22號),堅決查處從業人員違規違紀違法案件。嚴禁在院內進行醫藥促銷活動,嚴禁收受紅包回扣,查處開單提成、濫檢查、大處方等現象。提高從業者的腐敗成本,讓腐敗的醫療行業從業者在經濟上傾家蕩產,在法律上“原型畢露”,道德上“臭名昭著”。參考文獻
[1]張娟,黎東生.公立醫院公益性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醫院管理論壇,2007,(5):13-17
[2]徐翠英.醫療行業不正之風的深層次原因及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2)247—248
[3]陸鐵琳.糾正大幕已經拉開——高強談糾正行業不正之風[N].健康報,200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