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我院近年收治的95例晚期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僅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常規護理與健康、飲食及活動指導結合的治療組,利用QOL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量化比較。結果:經相應護理,治療組生活質量較之對照組明顯改善,二者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對晚期肺癌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干預可在生理、心理上減輕病人痛苦,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護理干預 晚期肺癌 生活質量【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39-02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和高發的惡性腫瘤,其晚期以劇烈的疼痛、呼吸困難及憋喘等癥狀為主,加之長期的放療和化療治療還使患者出現便秘、腹脹、食欲不振、煩躁焦慮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導致患者身心倍受痛苦,生活質量嚴重低下。因而,對于晚期肺癌患者,必須將原來臨床中的中心和重心由藥物治療轉移為護理干預,對癥藥物治療作為輔助,增強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減少其恐懼焦慮心理,降低不良反應的痛苦,從而,從生理及心理兩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組研究中,將涉及患者飲食起居、心態及藥物煎熬和服用等方面的中醫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對晚期肺癌患者的臨床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其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組中95例患者均經過病例學檢查和胸部CT檢查符合診斷標準,確診為晚期肺癌。男性69例,女性26例;年齡57—71歲(平均年齡為64.3歲)。本組中患腺癌者47例,鱗癌者為20例,未分化癌患者15例,肺泡細胞癌者13例。全部患者均出現了咯血、發熱、胸部疼痛、咳嗽、呼吸困難及體重減輕等癥狀。將95例晚期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和治療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方面差異性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適量的化療藥物服用進行相應的抗癌治療,在化療前后予以患者適當的保肝及止吐藥物。針對患者出現的貧血、氣虛、痰濕、濕熱及氣血兩虛等癥候的患者同時進行相應的口服中藥治療,并對其積極進行止咳化痰、鎮痛等對癥治療,減輕患者痛苦。
1.3 護理干預措施。
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常規的護理,不實施其他的護理干預。
治療組:
(1)病情觀察。密切觀察并記錄晚期肺癌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主要包括呼吸、神智、咳嗽、疼痛及咳痰情況,需觀察其咳嗽的持續時間、咳嗽時呼吸情況和同時出現的全身癥狀、咳出痰的顏色、性質、有無血及量等情況。由于晚期肺癌患者肺部受到癌細胞廣泛的浸潤而常出現呼吸道感染、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等情況,應嚴密觀測其呼吸情況,并針對病情及時進行處理。病房內禁止吸煙并保持開窗通風,使患者減少受到不良氣味對呼吸的刺激,得到清潔新鮮的空氣,減少咳嗽。而對于痰量較大、痰咳出困難的患者,應采用吸痰器輔助將氣道內的痰吸出,或咳嗽時幫助其改變體位拍背,促進痰的咳出,還可給予患者鮮竹瀝口液進行口服;如患者出現胸部麻痹的癥狀,可按摩患者胸部及后背,結合肺俞、內關等穴位的瀉法針刺。
(2)一般性護理。在起居上,保證病房內環境的安靜整潔,減少不必要的探視和刺激,保證枕頭高低舒適適中,為患者營造良好的起居環境。睡眠質量較差的患者應通過口服中藥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或通過針刺安眠和神門等穴位改善其睡眠情況。臥床患者應經常幫助患者改變體位,同時結合相應的按摩,避免病人因身體某一局部的皮膚長期受壓而產生褥瘡;若患者皮膚出現潰爛紅腫,可在病變局部使用雙料喉風散,加速創面的恢復和愈合。在疼痛的護理上,對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進行了解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藥物、中藥泡腳、特殊穴位艾灸等措施減輕患者疼痛癥狀。
(3)飲食護理。對于肺癌等惡性腫瘤晚期消耗性較強,嚴重消耗患者營養,而患者進行的化療也將導致胃腸反應,使患者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等癥狀加劇,導致肺癌晚期的患者出現較嚴重的營養不良。故而,在護理干預過程中,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增加其食欲,增加患者營養是十分必要的。病人飲食應注意營養的豐富合理和食物種類的多樣化,較適宜進食清淡的食物,適合食用蛋白質、纖維素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的營養豐富的較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或油膩的食物。大多數患者化療后常出現脾胃虛寒、氣血兩虛的情況,飲食中需注意加強營養,選擇羊肉、蓮子、牛肉等溫和性的食物以溫煦脾胃,健脾胃,使患者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得到加強和護養。此外,患者還可適當適量食用木耳、香菇等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食物。
(4)心理護理。傳統中醫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情志與患者疾病有著密切的關聯,而護理中的心理干預指導對患者戰勝疾病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就晚期肺癌患者而言,由于病情較重,患者常常精神壓力較大,心理負擔較重,出現焦慮、抑郁、絕望及孤獨等消極情緒,患者情志的變化使其身體各臟腑的功能受到較大的影響。護理干預過程中,一方面,要對積極與病人進行交流以了解其精神心理狀態,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合理的心理干預;另一方面,還需要對患者詳細介紹疾病的情況和治療方法,介紹成功的治療病例,幫助患者樹立樂觀積極的心態,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念。
(5)活動指導。以患者的興趣、愛好及其自身體質為主要依據,鼓勵患者進行五禽戲、太極拳等體育鍛煉,通過有氧運動增強患者身體及器官功能,改善其情緒。還可組織患者進行看書、聽音樂、看電視等活動,使患者注意力得到轉移,減輕其緊張恐懼心理。
對兩組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3個月后,根據實際情況填寫生活質量評價表,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經過3個月的治療,兩組患者相比較,治療組患者在睡眠情況、精神狀態、食欲及不良反應等各方面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治療組患者情緒功能、角色功能提高極其顯著(P<0.01),身體功能也有較大提高,而社會功能改善不顯著(P<0.05)。整體生活質量提高極其顯著(P<0.01)。具體評價情況見表1。
治療護理3月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項目治療組(50例)對照組(45例)情緒功能1.83±0.820.96±0.55身體功能1.85±0.231.61±0.64社會功能1.02±0.460.85±0.78角色功能1.56±0.440.87±0.80整體生活質量5.13±1.273.95±1.093 討論
肺癌等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不管是疾病本身還是相應抗癌治療都將引發一系列相關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身體狀況、社會功能、情緒功能失調而呈現出紊亂,顯著降低其生活質量。但有關研究顯示,人體自身其實具有極其強大的抗癌能力,如充分發揮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提高治療及護理的效果。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觀念,護理干預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貼近晚期肺癌患者,通過飲食指導、心理護理、活動指導等護理措施,增進患者食欲、改善患者精神狀態、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同時,配合適宜的藥物對癥治療減輕患者身體的病痛,可使患者戰勝恐懼絕望的心理、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正確認識疾病并積極配合護理及治療,改善提高其生活質量。參考文獻
[1] 張惠潔,郭衛東,狄紀君.支氣管動脈介入治療中晚期肺癌的臨床應用體會[J].當代醫學,2009,15(23):407-409
[2] 趙宏,秦亞輝.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6):92-93
[3] 鄧秀麗.護理干預對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園地,2011,6(11):2715-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