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法:選取在2007年11月-2011年8月間到我院診治的86例小兒病毒性腦炎患者,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對照組43例,給予所有患兒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兒采用丙種球蛋白治療,對照組患兒采用干擾素治療,對兩組患兒的治療過程進行跟蹤觀察,并將所得實驗數據記錄。結果:觀察組43例患兒中,顯效24例,好轉15例,無效4例,治療有效率為90.7%,對照組43例患兒中,顯效19例,好轉13例,無效11例,治療有效率為74.4%。結論:對于小兒病毒性腦炎,要給予患兒及時的準確診斷和對癥治療,其中,采用基礎治療加丙種球蛋白治療的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兒病毒性腦炎 臨床診斷 丙種球蛋白 治療效果【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49-02
小兒病毒性腦炎主要是指由于各種病毒影響,所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是在臨床上常見的兒科疾病,病情輕重不一,輕者可以自行緩解,但如果病情危重,則會導致病情不斷發展,導致患兒出現死亡,或者是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嚴重制約到患兒生活質量的提高[1]。此種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痛、發熱、腹瀉、嘔吐、昏迷、驚厥等,導致患兒需要承受較大的痛苦,因此,臨床醫生要給予患者及時的準確診斷和對癥治療,以實現患兒病情的良好控制,從而減低其病死率,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2]。當前,臨床上采用丙種球蛋白對患兒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現在選取我院收治的小兒病毒性腦炎患者,對其采用此種方法治療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同時將回顧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在2007年11月-2011年8月間到我院診治的86例小兒病毒性腦炎患者,其中,男性45例,年齡在9個月-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歲,女性39例,年齡在12個月-1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歲,所有患兒均經臨床診斷為病毒性腦炎,需要及時對癥治療。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對照組43例,給予所有患兒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兒采用丙種球蛋白治療,對照組患兒采用干擾素治療,對兩組患兒的治療過程進行跟蹤觀察,并將所得實驗數據記錄。
1.2 方法。
1.2.1 診斷。對患兒實行實驗室檢查,以查看患兒的血白細胞數量,再給予患兒腦電圖檢查,查看是否出現異常,腦電波的主要表現有慢波活動、彌漫局灶性、高波幅等。對患兒家屬進行詳細詢問,記錄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3]。
1.2.2 首先給予所有患兒基礎治療,對于患兒出現的并發癥進行對癥及支持治療,如吸氧治療、降顱壓治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治療、鎮定治療等,以有效改善患兒的各項身體指標,并促進患兒的生命體征維持在穩定狀態。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兒采用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給予患兒由西川遠大蜀陽藥業生產的丙種球蛋白治療,每天400mg/kg,以1個周為1個療程,對患兒持續治療3個療程。對照組患兒采用干擾素治療,每天5-10萬U/kg,以1個周為1個療程,對患兒持續治療3個療程[4]。嚴密監控兩組患兒的治療過程,對于患兒所表現出來的不良反應進行及時的對癥處理,以保證患兒的生命體征維持在穩定狀態。
1.3 療效標準。顯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消失,高熱、驚厥等癥狀明顯改善,各項身體指標趨于正常,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好轉: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消失,高熱、驚厥等癥狀有所改善,各項身體指標有所恢復,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無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消失,病情呈現出不斷加重的趨勢,甚至危及到患兒的生命安全[5]。
1.4 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對于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指標進行檢驗,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兩組患兒的治療結果進行統計學檢驗,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通過治療,所有患兒的病情均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觀察組43例患兒中,顯效24例,好轉15例,無效4例,治療有效率為90.7%,對照組43例患兒中,顯效19例,好轉13例,無效11例,治療有效率為74.4%。見表1。
3 討論
小兒病毒性腦炎是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的一種疾病,對于患兒的危害較大,此種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不斷發展,導致患兒休克甚至死亡,從而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因此,對于此種疾病,患兒要及時就診,并實現及早的對癥治療,以有效改善患兒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實現患兒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首先給予患兒基礎治療,針對患兒出現的并發性疾病進行對癥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兒的痛苦,降低并發癥對患兒治療的影響,從而保證患兒的生命體征維持在穩定狀態。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丙種球蛋白治療,此種藥物屬于一種免疫制劑,能夠對患兒直接作用,從而提高患兒機體的抵抗力,并促進患兒機體免疫功能的自動修復和提高,從而有效抵抗病毒入侵,不僅治療效果顯著,對于患兒的副作用也較小,安全性較高,可以實現患兒生活質量的快速提高。對照組患兒采用干擾素治療,此種藥物屬于一種光譜性的抗病毒制劑,主要是對病毒復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不能直接對病毒起到抑制作用,由此導致患兒的病情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所改善,效果較差。因此,丙種球蛋白治療值得推廣應用。參考文獻
[1] 黃純,梁文旺.更昔洛韋、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35例[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74(05):112-113
[2] 王玉清,袁江,李寶東,德桂榮.小劑量干擾素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觀察[J].北京醫學.2008,98(12):99-100
[3] 白劍鵬,陳淑增.大劑量靜注國產丙種球蛋白佐治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08,56(04):65-66
[4] 蘇英,尹傳清,王蘭.干擾素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118例[J].河北醫藥.2009,54(0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