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對宮腔鏡子宮中隔切除術對女性生殖功能的影響進行研究。方法:以50例子宮中隔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手術前后的治療效果。結果:50例患者中共有累計妊娠33例次,妊娠率為66%,宮腔鏡術后自然流產率為9.1%,較術前82.7%明顯降低,足月妊娠率術后為81.8%,明顯高于術前5.1%,活嬰數術后為90.9%明顯高于術前4.1%,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宮腔鏡術后妊娠患者胎兒窘迫、早產、胎膜早破和圍產兒死亡率與正常妊娠婦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宮腔鏡術后妊娠患者剖宮產率63.6%明顯高于正常妊娠婦女38.9%,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腔鏡子宮中隔切除術后患者妊娠率明顯提高,流產率明顯降低,生殖預后得到了明顯改善,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子宮中隔切除術 宮腔鏡 生殖功能【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57-02
子宮中隔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女性器官畸形,常常合并不孕和流產等,近年來,對于子宮中隔的治療趨向于微創宮腔鏡手術,本研究對宮腔鏡子宮中隔切除術對女性生殖功能的影響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以來我院就診的50例子宮中隔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3-39歲,平均,28.5±5.7歲,患者通過B超及宮腔鏡檢查確診,因原發不孕就診30例,繼發性不育就診20例,根據美國生殖學會分類標準,子宮中隔43例,完全子宮中隔7例。所有患者排除因其它女方因素及男方因素造成的不孕等。
1.2 方法。宮腔鏡及B超確診后,所有患者于月經干凈3-7天行宮腔鏡子宮中隔切除術,術前1小時陰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1粒*400ug。術前行常規陰道沖洗及消毒鋪巾,采用全身麻醉,5%的葡萄糖液充盈宮腔,切割電流設置為75W。置入電切鏡觀察子宮腔形態,內膜情況,子宮中隔的長寬度、柔韌度及雙側輸卵管開口情況等。在進行中隔切割時,注意宮腔的對稱性,止血等,電極作用發揮至中隔底部時,注意切割強度和深度,避免造成子宮穿孔。在宮頸內口上方約0.5cm處將中隔組織橫向切開,使之變成不完全中隔,隨后按照切除不完全中隔的方法進行切除。手術完畢放置宮腔節育器預防宮腔粘連,并給予雌激素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療3個月,3個月后取出宮內節育器。
1.3 隨訪。術后隨訪2年,記錄患者妊娠次數、時間、結局及并發癥情況,以妊娠患者為觀察組,選擇同期我院就診的1980例孕產婦為對照組,對兩組妊娠結局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判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手術前后臨床妊娠情況比較。50例患者中共有累計妊娠33例次,妊娠率為66%,宮腔鏡術后自然流產率為9.1%,較術前82.7%明顯降低,足月妊娠率術后為81.8%,明顯高于術前5.1%,活嬰數術后為90.9%明顯高于術前4.1%,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手術前后臨床妊娠情況比較
組別妊娠次數自然流產足月妊娠數活嬰數術前9881(82.7)5(5.1)4(4.1)術后333(9.1)27(81.8)30(90.9)X2<0<0<0P<0<0<02.2 宮腔鏡術后妊娠患者妊娠結局比較。宮腔鏡術后妊娠患者胎兒窘迫、早產、胎膜早破和圍產兒死亡率與正常妊娠婦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宮腔鏡術后妊娠患者剖宮產率63.6%明顯高于正常妊娠婦女38.9%,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宮腔鏡術后妊娠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組別n(例)胎兒窘迫
n(%)早產
n(%)胎膜早破
n(%)剖宮產
n(%)圍產兒
死亡n(%)觀察組332(6.1)3(9.1)3(9.1)21(63.6)0(0)對照組1980201(10.2)61(3.1)79(4.0)770(38.9)6(0.3)X20.59913.80892.16148.33360.1003P0.43890.50900.14150.00390.75163 討論
子宮中隔是臨床上常見的子宮畸形,它影響了子宮腔的正常形態,干擾了胚胎著床和發育,往往導致不孕或早期流產及早產等。有學者研究表明子宮中隔組織由于含有的血管較少,造成子宮內膜雌激素受體缺乏,雌激素不敏感,使胚胎著床不良或蛻膜退化不全,胎盤形成不良,最終導致不孕或流產,另外若妊娠,血管少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胎兒發育不良,最終導致產科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加。本研究對50例子宮中隔患者進行研究表明,在進行子宮中隔手術前,50例患者共有90次妊娠,自然流產率達到82.7%,活嬰數僅占4.1%,宮腔鏡子宮中隔切除術后自然流產率降低為9.1%,明顯少于術前,活嬰數也明顯增加,達到90.9%,因此子宮中隔是導致其流產的重要原因。
宮腔鏡子宮中隔切除術可以使宮腔恢復正常的形態,并且對子宮肌壁組織無破壞作用,使患者能夠在短時間內受孕并獲得正常妊娠。本研究結果表明宮腔鏡術后妊娠患者胎兒窘迫、早產、胎膜早破和圍產兒死亡率與正常妊娠婦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宮腔鏡術后妊娠患者剖宮產率63.6%明顯高于正常妊娠婦女38.9%,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子宮中隔切除術是治療子宮中隔導致不孕及流產的有效的方法,有學者研究認為宮腔鏡下子宮中隔切除術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能夠使子宮腔正常的形態恢復正常,同時對子宮和腹壁也未造成損傷和疤痕,術后恢復快。眾多學者認為宮腔鏡下子宮切除矯形是一種簡單、安全和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自然流產率明顯下降、足月妊娠率和活嬰率不同程度提高,與其他學者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宮腔鏡子宮中隔切除術后患者妊娠率明顯提高,流產率明顯降低,生殖預后得到了明顯改善,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參考文獻
[1] 董燕群.宮腔鏡診治不孕不育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1,20(18):45-46